今天看到何帆老师回复给读者的这句“慢慢来,功在不舍”,觉得很符合自己当下的感受。2017年的11月,主要的收获是放下学得少,学得慢的执念,耐下心来学习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之间寻得一种平衡。经过这一个月的实践,对睡眠、学习速度有一些感悟。
01关于睡眠
这一个月平均睡眠时间达到七个小时,这在2017年前十个月里面是没有实现过的,这对长期熬夜的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成就。
睡足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那是一种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感觉,是面对挑战,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尽管,我在这个月当中体会了睡足的感受,但不代表我就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恰恰相反,因为额外多出的两个小时的睡觉的时间占据了原本学习的时间,即使在上周我还在和自己的固有的信念做斗争。
主要的冲突是:为什么要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用来睡觉呢?为什么每天别人可以睡够四个小时的,我却要睡七个小时呢?还有那么多学习任务没完成,怎么办?
因为信念冲突导致对睡觉这件事产生强烈的自责,这种自责源自于自己觉得本应该学习的时间没有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去,因为学得少,学得不快,学得不多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又会影响到自己对事物看法。当自己无法和自己达成自洽时,那种自我斗争像是一种自我枷锁,越挣扎越糟糕。
那么,我是如何走出这个自我牢笼的呢?这都得归功于两本未读完的书,分别是《系统之美》、《与神对话》第一、第二卷,从这两本书中我获得了两个认知:
第一,灵魂、精神和身体三层次理论
第二,将自己看做一个可持续的系统
于是,这一个跌跌撞撞地就这么走过,深感认知升级的必要和重要。
02 关于学习速度,如何面对学的慢和学得少?
很多时候因为现实所限,没办法像其他那样拥有很多自由的时间或资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做出取舍,如何面对看似没什么进展的自己?
以前我总是陷入这样的矛盾:做的好,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做得差,觉得自己好差劲。于是,总是把自己陷在不足不够的枷锁里不得自拔,自我评价越来越低,情绪化的结果是直接导致行为停滞。事实上,我以为的高标准并非是激励,反而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即便是学得不如别人那样快,那样多,那又怎样?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节奏的,要学会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这就像是在看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大人总是对孩子的试错充满了包容,但是对自己却缺乏了这种耐性。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会,总以为自己本应该就能够学会,可是,我们在学任何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和孩童学步没什么差别。
今天在《叔本华的美学随笔》中看到这样一段关于思考的描述,以此勉励自己要勤于思考,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
羽笔之于思考就等于手杖之于走路,但最轻松自在的走路是不需借助手杖的,最美妙的思考也不需借助羽笔思考。只有在我们开始老的时候,我们才会喜欢借助手杖走路,才会喜欢借助羽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