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别人以为的公平,也许你觉得不公平,反过来也是如此。问题出在哪里呢?发生的频率不同,很难达到共振,更不必谈及共鸣。于是各圆其说,各说各理。同频人的关系也是稳固的。
411. 逃避苦难可以让一个人暂时舒服,不过有一天,苦难还是一样不差地来到身边。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坦然面对来临的苦难,乐在其中地解决它,直到苦难在心中成为了保护自己的铠甲。
412. 表达越直接越拉开距离,表达的方式决定了关系的成熟度。交往中的拒绝是合理的,即使对方感到不舒服,毕竟迎合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持久良好的关系。
413. 一个人用柔和的语气说有力度的话,可以表达情绪,但避免带着情绪去表达。可以拒绝他人,但避免带着情绪拒绝。
414. 但凡走在路上,经过的地方,你都会呼吸过那里的空气,你的鞋上都会沾上那里的尘土,那都是你的一部分,不管你喜欢与否。
415. 当你面对一个选择的时候,如果第一反应是拒绝的或是排斥的,那就是自己的正确选择,即使其他人讲出多么合理的道理。你的决定是潜意识的表达,而他人的道理是意识的主观体现。
416. 一个女人有较强的敏感力,不是什么短板,反而是女人细腻的一种体现,能够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边界,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品味。
417. 有的人害怕独处,却不愿意走出家门;有的人喜欢交际,却宁愿多宅在家里。内心深处实际上是一样的想法。如果理解了“贫子衣中珠”,那么就可以觉察到自己生活的方式。
418. 一个人容易产生情绪,但很难减轻情绪。原因在于自我控制与和解的能力。说实在的,最终是和自己较劲儿。
419. 有一部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除了有喜剧的色彩,也诠释了古人的这句俗语。心急投射出焦虑或者贪嗔痴慢疑的状态,所以心稳下来,不着急。可以想一想疾风骤雨来临时的场景,也许心就不急了。
420. 真正孤独的一个人,并不是让他人认为孤僻,而是依旧能够融入和谐的关系里,只是懂得边界和尺度。
421. 一个人的言行犹如下围棋一样,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不符合规则的必然令人令己尴尬。
422. 在生活中,共情要比煽情产生的慰籍大;看破要比不说破产生的影响深;被动要比主动产生的吸引强。
423. 与其小心谨慎地处世,不如严谨周到地做事;与其坦诚布公地说话,不如谦卑稳重地倾听;与其据理力争地辩驳,不如默不作声地退让。
424. 对于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引起的反应或者产生的态度是不同的。原因在于人的思维各异,进一步地说,一个人经历越多,见识越多,格局越大,话便会以共情的方式讲出来,这叫“心中有你”。其他人也许仅仅是说话而已,甚至无意识地带上自己的情绪,这叫“心中有己”。
425. 比较用不好的话,会产生嫉妒或嗔恨从而对立;比较用好的话,会产生共生互爱的关系。
426. 真正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平静的,心里是喜悦满足的。展现出来的并不需要慷慨陈词的渲染,而是用心灵和精神层面体会的绽放。
427. 纯洁干净的灵魂可以带来生命的改变,但是具有洁癖的身心并不能体现生命的美好,反而成为了活着的枷锁。
428. 有的人虽然不停地学习修进,却反复着贪嗔痴慢疑的纠缠,所以什么是真正地看见,什么是真正地觉察认知,最终还是回归到尘世间的各种关系里去领悟,进而提升自己的活着的质量。
429. 一个人的潜意识转变为意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修炼一个人的心性的过程,是在尘世间经历起起落落的时候,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不过,同时也会伴随着与众不同,具有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境,给人一种亲和温暖的感觉。
430. 如果一个人容易被激怒或者容易产生情绪,那么大部分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渴望被认可,渴望被看见。说实话,心理学里有一个“聚光灯效应”,被看见真相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什么,确实不必在意。
431. 皮囊是自己的,可怕的是灵魂里却安放着他人的生活轨迹。借用李清照的词“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32. 在交流中,如果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每次都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表现的是什么心态呢?对方会是什么反应呢?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433. 之前,感觉身体的厚重,每个器官都是深不可测的。直到有一天,突然发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合二为一,变得轻盈简单,从而活得更通透,更悠闲。
434. 把潜意识显化出来,进行外化,逐步地通过意识呈现,那么真实的我就活出来了,轻松舒畅,不会在意他人的各种声音。
435.良好的伴侣关系,性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本能,又是福流流动起来的最佳途径,更是孕育生命的伟大奇迹。柏拉图式的爱情固然也存在,但毕竟灵魂的唤醒与碰撞需要性的连接才会达到升华。
436. 最近,有一部电影非常火,叫《倒仓》,本质意义是要做自己。那么如何成为自己呢?也许没有一个人给出明确的答案。况且,每个人的自己各有不同。用简单的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该叛逆的年龄就叛逆,人多能聚群,独处能自赏,走上台不怯场,遇到事该急躁就急躁,不掩饰自己的弱点,也愿意展示自己的优势。再通俗一点儿,犹如一年四季的变化生活着。再高雅一点儿,顺势而为,依道而行。再简化成两个字:天道!
437. 不善长言语表达的人,越有智慧,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看破不说破的功力。
438. 你身边的环境不可能纯净如水,也不可能胸怀若谷,更没有山清水秀,那么就好好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选择忽略就很好。
439. 一个人说得头头是道,与别人沟通时,时不时地打断对方的话,力图证明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人往往是由于匮乏或者渴求被认同导致了这种状态。一旦对方反驳他/她,会立即据理力争,直到对方向他/她屈服。所以这种人不值得交流重要的或者推心置腹的话。
440. 原生家庭,英文单词original family, 字面翻译过来的。不清楚如果挖掘一下老祖宗的文化,到底哪几个字更适合描述我们的父母与自己,以及父母的父母与父母。当然再往前倒的话,可以叫做老祖宗。不如直接点儿叫做初始家庭,即使听着有些生硬,犹如电脑初始化。一个人出生于初始家庭,首先经历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投射,上行下效。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声无息地发生了化学变化,比如重排反应。所以一个人一旦遇到了伤痛,便会埋怨自己的初始家庭。
441. 当看到或遇到你身边的亲人面临困苦的时候,一个人很容易产生同情或怜悯心,这是正常的感情反应。但是,如果继续采取行动或者比当事人更焦虑,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仅影响当事人的好转,而且这个人无形中也承载了当事人的命运。所以关系中有必要保持边界,保持距离,做好自己。
442. 当一个人感到紧张的时候,往往会自言自语“我不紧张”,或者陪伴的人对他/她说“不用紧张”。那么,结果如何呢?如果让你选择“我不紧张”,还是“我接受我紧张”或“我允许我紧张”,那么你更会选择哪一个呢?哪一个更让你感觉轻松呢?
443.越是认为值得信任的人,越是最先背刺你的人,无论是有意无意的。根本原因在于关系中起初没有保持该有的边界造成了理所当然。
444. 一个人的平庸不可怕,可悲的是平庸地理所当然,而且从不考虑做过事的背后代价!
445. 喜欢孤独的女人,清雅高洁,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了身边的万物之中,她的一切不再独有,并有一颗忠于自己的灵魂。
446. 一个人不是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她/他有给对方留有空间的能力。一个人不想迎合对方,而是她/他有让对方倾诉的认可。
447. 一个人叛逆,往往理解为对外的叛逆,如果感觉到有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担心、恐惧的时候,何不对自己叛逆呢?另外,一个人以毒攻毒,通常理解为对外的应对,或者中医的术语,如果感觉到自己有前面提到的负面情绪,何不对自己以毒攻毒呢?
448. 总是迎合着对方去说,总有听腻的时候,因为难以判断是真是假。好感始于迎合,而信任终于迎合。
449. 一个人一切准备就绪,依旧走不出去,原因在于内心的恐惧与自我怀疑,或者对自己的不认同,纠缠于自己不配得。
450. 如果一个人使用有条件的交换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这种关系是僵硬的。
451. 一个人活得通透的时候,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再有激烈的情绪;与任何人沟通的时候,不再有一丝生疏的距离。这也许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吧。
452. 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在于这个人与你出现分歧时产生了第一反应,包括她/他的言语和神态,因为那是潜意识的呈现,恰恰是与你相处的态度。
453. 任何的说教只适合自己,如果对他人的言行感到不舒服,说明了他人没有问题,而是投射了自己的某些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动不动去说教他人,甚至没有理由去评判他人,即使你在他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454. 忠于自己就是真正地爱自己,觉察自己的内心,少揣摩他人的看法与认知,用真挚的感情滋润自己的身心。只有自己富足了,你身边的每个人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深深地影响。这就是福流或是心流的涌动。
455. 健谈的人未必活得通透,也许是内心的某种需求或隐含着不安全感。少言寡语的人未必活得小心翼翼,也许是悟透了人性之后真正地回归自己。
456. 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在朋友面前,尤其亲密关系中,不避讳谈钱,因为钱是你我他的价值的外在体现。直白地说,有谁不喜欢钱呢?钱,代表了你的能力,代表了你的价值,代表了你的富足,也呈现了你的慈悲。钱是爱的流动,不是爱的欲望。
457. 一旦一位女人有了灵性,不是利用灵性看清他人,而是时刻与自己的潜意识交流,也许在他人看来这位女人少言寡语,实则她的世界早已经与天地合二为一。
458. 一个人是可以自始至终地保持自己的内心纯洁如水的,即使有时候也会被身边的亲友利用或是被欺骗。换句话说,一颗白水晶般的纯净之心,犹如天使的翅膀,不会扇痛身边的每个人,即使翅膀的羽毛会被打湿或被折断。
459. 一个人可以老做好人,但绝不做老好人;一个人可以老爱说话,但绝不做老话唠;一个人可以老去吃亏,但绝不吃老亏。
460. 去年的结束,意味着今年的开始;今年的结束,意味着明年的开始。一年又一年,犹如大海的波浪,看似相同,又各自不同,于是看上去大海才那么魅力无穷,大海才那么辽阔无边,于是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归宿。
461. 对于一个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在两个人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对对方的态度、情绪和格局。
462. 善良本来是一种品德,并不是美德。一个人,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善,那是伪善,是可悲的。那是没有良知的善良。
463. 沉默是一个人最好的处世做人的方式。沉默是最有力量的回应,沉默也是关系中的润滑剂,更是提升关系质量的粘合剂。
464. 社会上普遍讨论的是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人德人风,再深刻一些就是指家德家风。
465. 掏心窝子的话,到底是说给谁听的?不是给他人,反而是自己。那正是内心的独白。
466. 良好持久的关系中,并不是无话不谈,而是体现在如果没有必说的话,就不必要谈。而是不必要的话更不必要去谈。
467. 被他人埋怨甚至质疑,何尝不是一种自我释放呢?从来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自己,即使我认为我自己完美。所以,他人的眼光只是他人的视觉而已。
468. 条形码从远处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扫出来的数字各自不同;微信码猛然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扫出来的名字各有不同。看人也是一样的。
469. 如果友谊的关系中,自己感觉到了不被尊重,或者感觉到了失去了自尊,当你为了维护自尊,主动做出或者说出挚友不愿接受的言行时,但是对方反而疏离这段关系的时候,不如就让这段关系逐渐淡化。真正的情谊是经得起各种考验的。换一种方式就是说,合理的拒绝或者产生的攻击性,并不是让关系疏离的因素。
470. 一个人的成熟,不是反映在年龄的大小和言语的多少上,关键在于这个人的眼神以及神色是否禁得住被观察。
471. 如果一个人喜欢习得历史和哲学,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会稳定自然,为人处世平和淡然。
472. 友人的关系最好避免以藤蔓与大树的状态存在,恰到好处的是果树与果树之间的关系,各自硕果累累,共同沐浴日月同辉之气,彼此欣赏双方的好与坏。
473. 爱到深处是放过对方,给予对方更多的自由空间。懂得放手,并真心地祈愿对方过得更好,才会真正地学会去爱和被爱。
474. 施善者乐于助人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越过了对方的边界,令受助者感觉到了不被尊重以及不舒服,那么这位施善者反倒成为了受害者,甚至施虐者。想必有些关系疏离的原因也在于此。
475. 一个没有真正地爱自己的人,如果总去讨好或者迎合他人,无论是在亲情关系、友谊关系、还是同事关系中,来得到对方的认可、感谢或是索取来的所谓的爱,那是非常无力的,终归有一天会因为对方的冷漠和傲娇感到无助与空洞。
476. 当你与他人相处时,别人认为你棱角分明的时候,你就活出了自己。
477. 一旦一件事情说得太透彻了,即使它是件好事,也会变得平淡无奇,失去了事件背后的价值。所以做到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状态,便是做事情的最佳效果。
478. 对别人给予共情要注意适当的时机与环境,同时不是得到对方对自己的认可,而是通过共情,让对方觉察到她/他本身需要抚慰或者释放的情绪,让对方得以情绪的舒缓与安定。而且,不能抱着同情或怜悯的心理状态去给予共情。
479.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他人认为最好的未必是自己最好的。合适与否取决于自己的眼光和认知,与他人无关,尤其与他人的评价无关。
480. 黑夜比较容易令人打开一个人的真实的世界,包括高尚和丑陋,甚至现形。不过恰恰也是真正看清自己并且反省的最佳时刻。疗愈自己的永远是自己,外界再好,也只是磨练心性的工具和陪衬。
481. 一个人的心脏即使生病,一般情况下还是红色的,但是一个人的人心未必还是红色的……
482. 一个人的善良是良好的品德,甚至是人格的一部分,但是被他人利用而且理所当然地成为惯性,善良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成为他人的利益助推剂。所以真正的善良务必给予正确的人。
483. 关于同学聚会的意义,就是没有任何意义。长期保持联系的同学不在于这次聚会的时刻,依旧联络着。没有联系的同学即使建了群,加了联系方式,该不联系的还是不联系。所以同学情大部分留在了毕业照的那一刻,留在了校园里。这就是非常普遍的人性。
484. 永远不要操心其他人的事情,可以给予合理的共情,决不能同情,更不能主动给对方拿主意,因为你的生活理念永远不会与对方合而为一。
485. 无论关系再好,也不能主动评论对方的隐私空间,甚至参与,更不能为对方做决定,这是因为严重破坏了关系中的边界。犹如象棋一样,楚河汉界,不但是对双方的约束,而且有利于彼此的发挥。
486. 什么是真正的放下呢?怎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当你眼前出现的每一个人或者事情,你可以允许你的情绪存在或者表露,而不是刻意地去压抑,过分地在意对方的感受,那么你便做到了。
487.一个人风生水起的时候,最容易忘却的便是曾经在这个人的事业初期给予他/她托举的那些人,因为他们了解这个人的弱势。虽然施助者并无他求,但是这个人会产生掩饰曾经经历的心态,有的是无意的,有的却是刻意的,具体表现在行为上或者言语里。这也许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488.一个具有钝感力的人,大部分不会及时地回应他人的想法,不是不想说,而是不必说。同时如果具有良好屏蔽力的话,对双方的关系非常有利。
489. 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好好地运动,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并不会那么好好地达到。这是非常无语的现象。
490. 在亲密关系中,真正感觉到爱的那一刻,恰恰是觉察到失去对方的那一刻。
491. 一个人在非常兴奋、惊喜或者愤怒的时候,不应该轻易地马上给予回应,因为那一刻完全是潜意识的反应。最好的缓冲方式便是深呼吸3次,闭上嘴巴不说话。
492. 出现问题并不是问题。好好地解决好问题才是没有问题。产生矛盾不是问题,不化解矛盾,甚至复杂化,却成为了问题。Be or not to be, that's not a question. 觉察到,就没有了困难,反之,有困难。
493. 脱口而出的话,最能反应一个人的人品,甚至对方的价值观,可以作为衡量对方是否可以继续相处的条件。处世中的关系决不允许将就或者迎合。
494. 你认为我怎么样不重要,因为那是你潜意识里你的样子。我认为我如何最重要,因为那是我本自具足的状态。所以你对我的任何态度以及你产生的各种情绪,与我无关。
495. 如果遇到好事发生的时候,通常地反应是兴奋、开心或者激动。一旦遇到坏事发生的时候,通常地反应是沮丧、愤怒或者悲痛。这是普通人的情绪状态。所以处事不惊,遇事不乱,能够觉察到一个人的心境。
496. 当一个人夸你的时候,坦然接受,尽量不说“哪里哪里”,不对自己的能力打折扣,去除不配得感,即使对方也许会认为你轻浮不自谦。因为最了解你的,只有自己。
497. 当你真正为自己而生活的时候,你学会了拒绝,你学会了选择,你学会了对待各种情绪,你更学会了断舍离,你也觉醒到自己的需求,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柔中带刚的魅力。
498. 当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即使对方反驳你或是否定你,你该恭喜你自己,你复活了自己,你不再讨好或迎合他人,也不再过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但是你不能自负或者自以为是。犹如火车只有在轨道里才会步入正轨前行,一旦偏离,便会酿成事故。
499. 对于屡次对你用尽心机的人,甚至触及到你的利益的人,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顺从回应,不是置之不理,不是远离躲避,而是以牙还牙,铿锵有力,不卑不亢,自信爆满,回击对方的所作所为,以及言语的自大。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压制什么,而是摆正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该如何做我自己。
500. 说自己有问题的人,实际上没有问题;说他人有问题的人,实际上这个人有问题。说自己没有问题的或者说他人没有问题的人,实际上都没有问题。
501. 一个人在各种为人处世的关系中,到底是用脑还是用心呢?如果这个人是用脑去处理的话,那么就是从内到外的传递,而没有反馈从而形成一个有缺口的圆环,难以继续转动。如果这个人是用心去处理的话,那么就是从内到外,然后又由外回应到内,自然地形成一个转动的圆环。所以为什么有的关系持续得长久,有的关系却短暂无力,当然与发生的事没有多大关系,源于一个人的脑与心。
502. 心事,造句的话可以是这样的:“这几天,我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我理解的心事是这样的,心和事是不同的部分,由于事,令一个人的心产生波动,从而对事产生进一步地心有所动,便产生了心事重重。所以是心事呢?还是事心呢?是由事心动呢?还是由心事动呢?于是似乎容易产生墨菲定律的反应。
503. 我个人认为潜意识可以完全脱离意识发挥它的效能,而且都是最真实的。意识也可以游走于潜意识之外,真实与虚伪的共存。潜意识不需要思索的反应,意识需要时间的衬托。
504. 大部分人遇到了自身的问题,习惯去外面寻求答案或者解决办法,也许本能地想从外面找到依赖,达到自身的平衡。但是也许最终问题并没有解决。古人早就有智慧的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505. 一颗螺丝和一颗螺母只有配套才能拧紧,一把铲子和一口锅只有搭档才能炒菜,一只手和一只手只有伸出才能握住,一把锁头和一把钥匙只有契合才能锁门,一个人和一个人只有同频才能共生。
506. 容易发脾气的人,不一定不好相处,只是他/她的脾气并非由自己左右,只是承认自己脾气不好,值得认同。如果不承认自己爱发脾气,那就存在人格的定性,本人不认同。
507. 不需要轻易地为他人的情绪买单,进而减少了一些对抗、不满、迎合或者讨好的欲求,转向升为融入身心的灵性,更加接近与天地的心流的连接,这是值得拥有的有价值的所在。
508. 当有一位与你存在关系(指亲情、友情、同事)的人站在你的对面时,如果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对方的面部表情、言语举止,甚至行为态度,而且你放宽了你的视角达到对方身体空间的30毫米,甚至更宽,你会不再受到对方的任何情绪的影响,你会感觉到更加淡然平和。虽然对方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那都是对方的,与你无关。你的聚焦点是你当下的感受没有任何影响。身外无他,也许就是如此吧。
509. 破相,首先想到的的意思一般是脸部出现了异常,与平时不一样。实际上,背后的含义非常深刻,正如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相,一根木头,一只眼睛,切切实实地入木三分。
510. 如果利用言语甚至行为对你进行反击的人,就是为了暗示给你对对方造成的影响,即使你并没有恶意而为,哪怕对方是你的师长或友人,也不必要迎合对方的言行。只能说明对方并不是你认为的那么包容和诚信。总之不必成为他人的情绪陪衬,甚至不必继续陪着他人演戏。
511. 一个喜欢索取的,而且认为理所当然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爱与被爱的平衡的。某些骨子里的思维限制了对爱与被爱的理解,更谈不上领悟与感恩了,自恋倾向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