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育儿观念,“快乐教育法”“正面教育法”“要多表扬孩子”……我没养过孩子,可是我的工作就是和孩子打交道。可以说,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与家长。大家的教育方法多多少少被断章取义的网文影响。有些都跑偏了。有时候我很无力,想改变但变不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催促+纠错
“快点起床,你又要迟到了;快点吃饭,来不及了;作业做完了吗?快点……”
“上课专心听讲,不要开小差;考试不要粗心,要每道题都做对………”
我们总会不知不觉站在成人的视角看问题。孩子做事,如果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速度,就开始催。可是除了自己着急,结果并没有快,如果把情绪调动起来,事情还会变糟。如果我们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试错和承担后果的机会,孩子就会失去自我纠错的能力。我们总是等不及想要快点,所以孩子才无法走得很好。父母日常对孩子否定偏多,会导致孩子低自尊,失去自我成长的驱动力。
二成长是本我和自我的关系
所谓成长其实是孩子能逐渐理解自己,管控自己,能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并不一定就能管理好自己,成长是孩子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长期博弈的后果。
本我代表个人的本能和欲望,遵循懒惰快乐原则: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满足自己本能和各种欲望,婴儿就是这样。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是现实不断教育本我产生出来的人格。比如你总是喝饮料,就会大胖牙齿痛。
超我代表社会理想的道德要求和集体化规训,遵循理想原则,实现完美人格展示。
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和这几张图,非常可爱。
三儿童和成人是不同体系的生物
儿童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目的总是不同的。当我们成人建立目标行动的时候,成人的目的是怎么能够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可是儿童并没有这种目的,他的目的就是事件本身。
四孩子没有永远的优缺点,只有特点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作者举了案例,一个孩子喜欢画画,专注时老师进来了都不知道。这让老师觉得孩子不尊重他,于是就找到家长说明情况。这时专注就是一个缺点。
任何一种性格特点都像一枚硬币,总有两面性:有主见,可能会“果断”也可能会“武断”;关注自我,可能会“自强”,也可能会“自恋”;不拘泥于细节,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有大局观”………所以一个特点在不同的语境里、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就会变成优点或缺点。
五优势累积法
对孩子在实现某目标的过程中正确的、可复制的行为进行肯定,从而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不断累积正确的行为,体验成就感,顺利成长。
这个方法我也在用,以前只是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没有想到还要加上可复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还可以让别人来赞扬孩子的行为,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我抱着学习践行的心态学习这本书,我的很多焦虑消失了。这里边也提到育儿逻辑,很多家长一会对孩子松一会紧,就是逻辑不明确。稳定的育儿逻辑有利于孩子明确边界。
认知的改变,环境没变,看待整个世界的角度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