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是遗传决定了我们像谁。但是,更确切的说,是因为彼此在一起的时间很久,环境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才有了像谁的孩子。
从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就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剖析我和我的父母。
我是自卑的。可是我为什么要自卑?我成绩好,我自卑。我眼睛漂亮,我自卑。我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研究生,我自卑。我在剩下之前结婚了生子了,我还自卑。这是因为我永远都是不如别人家孩子好的孩子。
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不喜欢我,动不动就骂我,时不时几个出其不意的耳光,人家好跟着人家吧,经常说着人家没有你这样的,你怎么不去死。是啊,我怎么不去死。在学校演讲或者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每次我都恨自己不自信,不够好。但是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差。我一直以为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意识到这都是父母对我只有否定没有肯定的严重影响。考研落榜的时候,想过去死。因为在自己受挫的情形中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体验,一做不好,就会出现你怎么不去死。就像巴普洛夫的狗,铃声一响就会有食物出现,唾液自然而然。之后便是没有食物的铃声,也会有唾液。而我呢。面对相似的境况,就会出现去死的念头。
我乖巧,但并不容易与人亲近。第一,我有这样的妈妈,与大多数跟妈妈亲近的人一比较就知道了。另外的原因也许很难相信。我跟我爸很亲。至少所有人都这样觉得。我以前也很自豪,我跟爸爸很亲。但是内心深处并非如此。我甚至有点讨厌他。讨厌他的虚荣和虚伪。高考的时候都以为我可以考北大之类的,但其实我没有那么厉害。出分数的那几天,他的脸就没对我笑过。高考出分对每个考生来说都很紧张。我已经很紧张了,我的分数刚刚好。但是对于填志愿一片迷茫又不自信的我而言,心里是很灰暗的。多么希望他们能鼓励我,帮助我。可是,他没有。我很失望。他的面子比我迷茫的内心更重要。考研落榜的时候也是。大学毕业还没有工作,就回家待了几天。其实,我找到工作了,但是我很矛盾,希望回家得到家人的支持。永远都是那句,你自己看着办。
第二年我考上了。都羡慕他教育的女儿是研究生。可是,那又怎样呢?研究生的头衔,确实让他有面子了。可是,他仍然不满。大学算五年吧,研究生三年,总共八年。他跟别人说,人家都工作八年,赚了好多钱了。她还没挣一分钱。多么庆幸,研究生公费,生活费我兼职满足。即便是研究生,他也心存不满。我已经无能为力了。我更自卑了,更不相信生活还可以改变。我还是不喜欢这个家。
今天他喝酒了。回来就开始炫耀他的成就,不允许别人不承认。说着说着,两个人开始吵了。他说,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么?她说,你早就盼着我死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两个人。小时候的阴影扑面而来。他让我永远都觉得自己那么差。她让我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觉得自己差,然后怎么不去死。
我抱着我的宝贝,多希望我不要成为他们两个这样的人。
我相信,在意识到的时候就是我开始改变的时候,我会努力成为我自己,而不是他们的翻版。原生家庭传递的行为模式尽管很难转变,但是我相信思想能左右行为。祝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