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之后第一次参加线下群体活动,TEDxSZ Circle,收获超乎想象。本次活动主题为——Where Joy hides and how to find it。简单从活动流程、活动亮点、启发三个角度去聊聊我的收获:
一、活动流程
整场Circle的流程包含:
1、开场每个人进行自我介绍
2、观看TED主题视频
3、小组讨论和视频相关的四个问题
4、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5、全场继续深度讨论相关的四个问题
6、总结与合影
临场由于投影设备出现卡顿,原先计划的共同看视频变成了各小组用Ipad或者笔记电脑一起观看,这点直接导致了活动实际时长超出预计时长。
当体验不好的时候,不如把吐槽转为设问。
假设是我来策划组织这场活动,为了避免设备等因素,除了需要提前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设备测试,并确保每个小组拥有一台屏幕较大的视频播放设备,还需要和主持人提前沟通活动现场若出现设备问题可临时调整环节或提前讨论部分问题,尽可能减少参与者等待的时间。
二、活动亮点
整场活动体验下来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1、绘制喜悦介绍自己
不设限的自我介绍容易过度发散,限定了规则的自我介绍容易缺乏趣味性。但这场活动需要以“昵称+职业+介绍手中描绘喜悦的画”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有小伙伴分享自己画中的太阳、星星、一条线等为何代表着喜悦,图像很好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策划者巧妙地结合主题给大家设定了自我介绍的模板,但又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让参与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充满新意。
2、发散但又不失聚焦
活动长达2个多小时,进行了好几轮讨论,讨论的视角虽发散,但很好聚焦在主题上,划定了范围内进行多视角的发散,这对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能力要求都较高,推动产出高质量的观点。也正因此我们听到了更多的声音,发现了小小空间里不同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
3、关注公众视角但又不失实操性
从视频中讲者对建筑的关注延伸到我们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可以挖掘和如何修缮身边的公共空间建筑,让公众增添幸福感,这个问题的讨论让每个参与者跳脱了个体,站在群体乃至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最后又回到生活本身去思考。最后一个问题则来得刚刚好,从公众视角回归到个体本身,引导参与者切实到马上可行动起来的喜悦之事。
三、启发
线下社交是不可取代的
思想的交汇总是容易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在听其他小伙伴分享的时候,唯独我们小组在征询了各自的同意后摘下了口罩进行讨论。还记得摘下口罩那一瞬间,彼此眼中闪烁着藏不住的喜悦,脸上满是笑意,我们太久没有在这样的场合摘下口罩了,那一刻我内心流淌着止不住的幸福感,原本有些拘谨的小伙伴也在卸下口罩后自然而然地融入小组讨论。
即使线上在如何发达,人类终究离不开线下的社交,我们需要看见到对方的脸庞,需要听到对方的声音。
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公共空间设计成这样,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如果这个世界都是彩色的办公楼和圆形,人们是否会觉得冷色调才是不一样的,让人充满新鲜感和喜悦感的?
回归自我探寻
成年人的世界或许不该约束他人,而是需要学着了解自己探寻自己,更多从内在获得能量,真诚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