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习过缠论的朋友,应该对这字词不陌生,这是构成缠论图形型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没有学习过缠论的,其实【中枢】的概念就是一段行情结束进到【盘整】,而后离开【盘整】走出另一段行情的概念,这样用白话解释大家就能清楚明白,今天一样分三个阶段跟大家分享,第一阶段为【中枢】的定义;第二阶段为【中枢】的种类;第三阶段为【中枢】于实战中的运用,以下将一一为大家做解说。
第一阶段 【中枢】的定义
在缠论中对于【中枢】的定义:【进入段】+【中枢区间】+【离开段】
从图例中可以看到,下跌走势的【进入段】为a段,行情从1跌落2进入【中枢区间】A段中盘整,在3的时候反转向上,形成一个【离开段】为b段,行情从3上涨到4。
这边补充一下关于【中枢区间】的定义,【中枢区间】就是在行情走势中的【盘整区间】
按中枢区间的大小分成三种类别:
第一种 三条K线相互形成【包含关系】,对于包含关系前两堂课已有说明,这边就不多做论述。
第二种 MA5与MA10交缠,当MA5与MA10于图示中交缠,行情将进入盘整。
第三种 连续3组以上互有重迭的线段,如上图例白线部分连续4组相互重迭。
第二阶段 【中枢】的种类
在缠论中【中枢】的种类区分为两种,而笔者个人又额外定义了第三种中枢
分别为【向上中枢】、【向下中枢】以及【扩展中枢】。
在缠论的定义上,对于一个完整的【中枢】来说,【进入段】的方向必须与【离开段】的方向一致,但在外汇实盘的操演上,很多时候常常会碰到行情走势在一个区间内,高位或低位的来回震荡,所以笔者额外定义了一个【扩展中枢】,来作为在行情高低位震荡时对于【中枢区间】盘整区域扩展的一个判断。
【向上中枢】:进入段向上=离开段向上=行情趋势向上
【向下中枢】:进入段向下=离开段向下=行情趋势向下
【扩展中枢】:进入段与离开段不同方向,行情盘整留意中枢区间扩展
从下图可以看到,【进入段】到A形成一个中枢区间,【离开段】到B又形成一个中枢区间,A与B两个中枢区间高低点重和,扩展形成新的C中枢区间,行情盘整箱型范围扩大。
第三阶段 【中枢】于实战中的运用
背离指标的应用:
【中枢】对于中长线的交易者来说,可以用于【背离】指标的判断,从下面图例1可以看到,行情从a段上涨进入到【中枢区间A】进行盘整,而在b段离开后,a段MACD面积大于b段MACD面积;且a段高点与b段高点,K线与MACD产生背驰,那代表这波上涨行情的动能即将结束,交易者可从b段高点附近寻求做空时机进场。
盘整箱型空间扩展的应用:
下面图例2是金价在七月中,行情从1426回落到1400后,反弹涨至当时新高的1449美元,其中经历了两个中枢的盘整区间,笔者将以这个图来做箱型空间扩展的解说,行情从1426跌至a段低点后,反弹形成一个b段进入【中枢区间A】盘整,而后拉出一个c段的涨幅形成一个【向上中枢】;但c段涨幅MACD的面积并未大幅大于b段,所以行情由d段回落后进入【中枢区间B】盘整,而后拉出一个e段的跌幅形成一个【向下中枢】。
这时可以看到在b-c及d-e两个中枢扩展后,形成一个新的【中枢区间C】,箱型底部位置在1400附近,根据盘整区间的交易策略,选择在箱型空间底部做多,且a段MACD面积大于e段MACD面积,而后行情进入反弹创下当时新高1449美元。
在绘制【中枢区间】时,并没有固定的起始点或终点,交易者可依照个人习惯,或对于行情走势当下的判读去做出适当的绘制,搭配【进入段】及【离开段】来预判行情走势,当【进入段】力道大于【离开段】,则走势或许会出现反转;而当【进入段】力道小于【离开段】,则走势或有机会持续;又或是【进入段】力道接近【离开段】,则走势可能进入另一波的【中枢】内,以上都是需要针对当下的行情走势去预判,【中枢】理论较为复杂,建议可多复盘来增加自己对于碰上每种【中枢】后做出行情预判的准确度。
切记:技术分析理论为作者统计在过去时段,形成指定【图形】后,对后续的走势给出的【概率】,既然是概率无论多高都代表仍有小部分机率不会按着我们冀望的走势进行,所以停损点的设置将相对重要,在行情未如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前进时,好的交易员将有相对的备案来对错误的预判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