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众号 摇落时光
人在绝境中,才能大彻大悟
1508年的一个深夜,贵州龙场驿站。
被贬谪的王阳明蜷缩在石棺中,面对瘴疠横行、生死未卜的绝境,却突然大笑:“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人在走投无路,极端痛苦的状态下,反而能打破自己的认知,大彻大悟。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
现代心理学证实,人在舒适区时,大脑会开启“节能模式”。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习惯于日常的行为模式。
房贷要还、孩子要养、面子要顾...这些“正常生活”的枷锁,恰恰是阻碍人产生新觉知的最大障碍。
美团王兴说得好:“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只有突然发生重大的例外,打破了惯常的生活模式——如失业通知、体检报告、离婚协议……
一记闷棍将人狠狠打醒。
褚时健74岁出狱时,面对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绝境,却在哀牢山种出了"褚橙"。
他后来回忆:“如果没有那段至暗时刻,我永远是个自以为是的烟厂老板。”
21岁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曾三次试图自杀。
在地坛公园枯坐的无数午后,他却参透了生死:"死亡是个必将到来的节日,不必急着赴约。"
这种绝境中的通透,催生了《我与地坛》里那些淬炼出的文字。
就像他说的:“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
2021年教培行业雪崩时,60岁的俞敏洪一夜蒸发2000亿市值。
但他在会议室黑板上写下“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后,带领团队转型农产品直播。
当东方甄选突然爆火时,老俞感慨:"老天爷把教培这扇门焊死,是为了给我打开更广阔的窗。"
心理学家理查德·特德斯基提出的“创伤后成长”理论揭示:绝境会强制重启人的认知系统。
尼采的名言“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并非鸡汤。
神经可塑性研究表明,重大挫折后,大脑前额叶皮层会产生新的神经连接,这就是“觉醒”的生理基础。
将绝境转化为悟境,要擅于断舍离,像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后那样,扔掉所有“应该”的执念。
绝境中人必然会进入深反思,任正非在华为寒冬时写下《华为的冬天》,进行整体深入的思考。
置之死地而后生,行动起来。罗永浩做直播还债时说过:“放下脸面赚钱,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千年古刹灵隐寺有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所有大彻大悟,其实都是被生活逼到墙角后的触底反弹。
当你觉得脚下是万丈深渊时,请记住:那可能正是照进生命的第一缕光。
就像沉香树,唯有受到电击、虫蛀、刀砍时,才会分泌出树脂修复伤口,这种树脂最后凝结出芬芳的沉香。
经历的磨难,其实是生命的另一种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