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象:
16年是各个社群,知识付费的起始元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知识付费,社群付费都成了一个趋势甚至是主流。
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稳定性越来越差的世界里,人性里渴望着追求着安定与不变。现实与自我认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各种焦虑随之而起,渴望自身的突破,渴望的在变动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一种常态硬需求。当付费的知识,社群开启的时候,我们一窝蜂的冲向了付费,社群。渴望用买买买来弥补充实我们的内心,渴望以这个行为让我们更好的缓解焦虑,寻求突破。
很多人在付费购买了很多的知识,参加了很多的社群以后停滞了。比如说我自己,我自己是在知识付费上,社群的加入上很肯化时间和钱的人。从去年到现在投入了很多的金额和时间在这方面。看到喜欢的就买,看到喜爱就订阅,看到觉得有价值的就付费。堆积了很多的课程,付费社群。结果是每天各种付费的知识,各种社群的消息,各种堆积如山的付费课程。每天的学习任务如何制定,要完成多少,对我而言反倒是一种幸福的烦扰,各种不知所措最后反而迷失了。有段时间甚至厌恨自己所花费时间和金额购买的课程以及加入的社群。觉得自己没有太多的成长。
买买买的背后:
实际上买买买并不会主动的改变我们自己的焦虑,这个行为只会缓解焦虑而已,但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进步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知识付费,社群付费与购物有很大的不同,购物里我们可以享受拥有以后的快感获得的喜悦。而知识不是购物,是买经验,方法,更为虚拟的东西。知识付费的背后实质是一种自我意愿的希望,对我们自己改变的渴望。问题是这种期望不会单纯在购买以后发生。如果无法变成我们自身的东西,只是单纯的买买买以后,获得的是焦虑的加剧而不是行为的改变。
买买买的背后折射的是我们对于大变动时代拥抱安稳的渴望,进一步自我选择能力的缺乏以及行动的迷失。即将到来的注意力收割机器人工智能,各种技术的变化,不断变化的世界都在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而面对真相其实我们应该有更好的选择策略。这种选择策略应该建立在我们对自我的了解之上。
正确的付费姿势以及自己的小建议:
1.明确我们所面对的现状,在巨变时代,变化才是主要的旋律。既然这样拥抱才是更好的态度,保持好奇心拥抱世界。焦虑只是不安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大胆承认这种焦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可以改变应该注意的地方。
付费时代最好是方式就是利用好付费的趋势为我们自己服务,寻求自我的提升,自我的成长才是关键。所有知识的付费,社群的付费都是对未来成长的期望,但是期望不会自动发生。
2.在付费上添加必要条件让自己可以用这些条件做选择。
当我发现自己整天迷失于各种知识社群,整天焦虑的时候。我尝试着把自己付费行为控制了,不再盲目的看到自己喜欢的觉得好的有消费冲动的时候就付费了。
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选择标准:
a.付费不是目的,消化整理才是目的。
我减少了自己的付费行为。把注意力放到自己付费的课程的整理和分类上。发现自己购买的更多的是个人成长,技能类的。各个课程水平不一样有好有坏。我需要在这些课程中进行筛选。
b.添加了第二个选择标准:
不要看价格重点购买自己喜欢的作者以及作者推荐的。(我是笑来老师的脑残粉老师的脑残粉,他的课程我能买的都买,老师喜欢的课程书籍基本都不会太差,像这样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购买)。
在这个原则执行以后发现自己的付费行为得到抑制,但是大量的课程依旧读不完,还是会有焦虑感。
c.添加第三条选择标准:
只买自己目前需要的。
在购买了各种知识开始尝试着自己整理知识点归纳要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缺乏,因而这个阶段对我来说更应该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管理,怎么更高效的整理知识点。
因而整理归纳要点是我目前的重点。我的重心就都发在整理归纳要点,知识管理上了。
自己添加的几个选择标准:
购买只是手段,消化整理才是目的。
不注重价格只买自己喜欢的作者推荐的课程。
只买自己目前需要的课程。
所有选择标准为的是让自己更好的利用好知识为自己服务,让自己行动起来。
3.付费只是手段更为关键的是付费后的行动。
当我发现自己设置这几个标准以后还是忍不住加入各种社群的时候。
我停下来问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调整好自己的步调,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更重要。
既然如此,一点一点的挣扎,让自己往自己想过的生活上靠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付费时代我们不仅仅要买买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过好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时刻明确自己要的,不断的添加选择标准让自己学会选择都是必须并且必要的。
知识付费时代最好的策略是一个一个的购买,学习消化以后再一点一点慢慢来。给成长一些时间,用标准帮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