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幼我是个狂热的阅读爱好者,家中大小书籍,学校馆藏图书,我都趋之若鹜,但有零钱必投之于书。然,如今年届不惑,我还是慨然应了这句对于——白首方悔读书迟。
想想我幼时对于阅读的狂热,是发乎原生态的对文字的喜爱,但这种原始的、粗放的狂热未加引导和教化,就恣意的朝着一条轻松的、愉悦的方向奔流,对于本该在头脑清灵的年纪最该阅读却要花费一些心力的书敬而远之,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如今时常要叹息那些蹉跎的如花岁月。在那样的岁月里,我阅读了大量童话、神话和小说,却没有去了解这些东西源起的历史、文化等等文字后面的东西,我以为自己看到了世界,可却完全是一只井底之蛙。在网络文学兴起后,我又献身于大量的网络文学的阅读,着迷于这饕餮盛宴的美好,让人有桃源之感。然而,盛宴过后的空虚让人心虚。
真正让我燃起求知欲,回归正途的契机是儿子的出生。养育一个孩子是一个全新的复杂任务,我必须短时间内丰富各种知识。于是,从孕期指南到亲密育儿再到如何管教,一路跟下来,我竟变得比少年时代更加求知若渴,宛若新生。
从追求舒适的阅读,到带着探求的心去阅读,重回正规的读书观,端正了许多,大抵是因为觉得在没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了。照见自己的卑微与羸弱后,不禁脑海中列出密密麻麻的书单,从历史到艺术,从社会到科学……曾经抱怨当妈后没有时间阅读,而真正凝神静气了,发现一两天一本书也没什么太大的难度。枕上、厕上、车上,这是欧阳修早就教过的。尤其是原本用来刷手机的大量陪睡时间在入手了kindle 之后有了改善,温软的小身体窝在怀里,是任他外面暴雨狂风都无法侵蚀的美好阅读时光。
在我半文半白,有时照书,有时按猪的实验性养育下,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亲子阅读阶段,粲然的《骑鲸之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籍的选择,陪读的方式,互动的方法……这都让一腔孤勇疯狂买书的我头脑渐渐冷静下来,细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做法,和那个小小娃娃的反应,探索该如何调整我对他的输出以及如何激励他主动输出。
最初的探索是欣欣然的,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对于各种色彩缤纷有不同触感的书都一样的感兴趣。随着他慢慢长大,除了一些习惯养成的绘本外,我买了一些翻翻书,其中有各种推拉的小机关,儿子很喜欢,前期也因为掌控不好力度拉坏了好多。他的乐此不疲,一遍遍的重复阅读,给了我鼓励,于是我买了乐乐趣所有低幼的看里面系列,还从台湾重金邮购了旅游时在诚品看到的两本巨大的翻翻书。渐渐的,我发现有些问题,儿子对这类书过于痴迷,对于那些柔软的,让幼小心灵体会到爱、力量、感恩、友情等书籍不喜欢,甚至排斥。我想到了粲然说要谨慎引入科普读物,而我已经引入了太多科普读物,反思一下,大概是我深恐他承袭了我关于科学的软肋。从1岁多开始对于各种车、飞机、船、宇宙飞船的热爱,应该是每个男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凡此类书,都很热爱。而对于每次读都会让我热泪盈眶的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他却非常抗拒。分析他抗拒的原因,可能是害怕。直到三岁多,他害怕的东西很多,这些决定了很多书他拒绝翻开,强行翻开后,他也会在某个点坚决的关上。问及原因,有时候是害怕某个小动物被吃掉,有时候是怕拖拉机主人不让鸭子开车,有时候是害怕小兔子走丢了……我不确定这些原因是真的还是他自己也看不清楚而为自己找的借口。如果是真的,那么我怎样能让我的小男孩变得更勇敢,有勇气面对这世界的种种?所以这阶段我开始着重于那些关于内心成长的故事书的引入,怀着急切而忐忑的心,生怕错过了三岁这个黄金的年龄段,而错失给他的生命中种下一些珍贵的种子。
关于绘本的演绎,以及其中那些需要涂涂画画的东西,我很汗颜没有能够很好的引导好。可能因为我本身是个被动的人,我从这个小人儿每次画画时必须要我握着他的手和每次要他给我讲书中故事时候他的抗拒和为难中照见了我自己。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我初站在白板前练习组织研讨营讨论时的自己,惶惶不知所措。所以,养育孩子,没办避开自身那些弱点的投射。而我一直学习的关于如何鼓励、激励和引导,操作起来,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得心应手。也不知是心魔作祟还是我不得其法,对于我曾经薄弱的数学和英语,在我着意引导下还是未找到其中法门,有些悻悻然,惴惴恐耽误了孩子。
我视读书为一条育儿的捷径,而我也享受那些至美之物充斥我的生活空间。我深盼我种下的种子快快发芽,也时刻自省我是否正确的施以肥水。不断在发现缺点,正视问题,探寻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各种崩溃发狂,乐此不疲和欣喜若狂,人生因此变得有滋味。就像王国维说的那三种境界,读书如此,育儿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