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有一种人很常见,就是为了省钱,不舍得买贵的物品,就买一些便宜货取而代之。
结果因为质量一般,用不了多久就坏掉或者被淘汰了。但是又不舍得丢,就留在家里,想着以后万一能用呢。
于是便宜货越攒越多,直到好几年以后,或许是搬家,或许是大扫除,翻箱倒柜地找出那些陈年“便宜货”,发现根本就毫无用处,才一边可惜一边丢掉。
这样一来,搞得家里像个廉价品储存仓库不说,一件又一件的便宜货加起来,其实也并没有起到省钱的作用。
01
我高中时候有一位女同学,很喜欢买衣服,每天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是不重样的。
可是作为学生又没有多少钱怎么办,就逛淘宝,逛夜市,每次都淘好几件廉价的衣物回来。
但总是穿不了多久,要么是衣服洗走形了,要么是褪色严重,玩么因为棉花乱窜,被尘封在衣柜里再也没穿过。
有的衣服甚至她刚买回来就后悔了,一次都未曾穿过。
我问她为什么不喜欢还要买。
她说,便宜呀,50元两件呢。
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看到便宜的就买买买。
算一算她那满橱柜的衣物,加起来也足够买几件上档次、高品质的服装了。
所以她买地摊货,也并没有为自己节省了钱。
另外,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物美价廉”。
“物美价廉”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成本100元的衣服,李家卖200,王家为了竞争,可能会卖150。
但是一件成本就需要500元的衣服,可能会卖150,200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价格便宜的物品,要想有利润空间,只能不断地压低成本。而成本大多数情况下会在物品的做工及材质上节省了。
“物美价廉”在这里根本不成立。
我那位女同学,即使天天穿新衣服、新鞋子,由于做工粗糙,布料没有质感,使她看起来一点都不精致、不从容。
追求高品质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攀比和虚荣,而是在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02
再说一个例子。
我有个很要好的闺密,她穿的每件衣服,每双鞋子,用的每个包包,都是价格偏昂贵的。
而她的家庭条件其实并不算富裕。
她说自己很少添置衣物,但是只要买,就一定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买好的。
这样不仅耐看,穿戴的时间长,面料也舒服。
就算款式很普通,那些高档而精致的面料,在任何场合也都能够支撑起她的气场。
“人靠衣装”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或许有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算穿着很廉价的衣服也掩盖不了其自身的气质与光彩。
但我们大多数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见识做支撑,就不得不靠一些外在的东西去弥补自身气场的不足。
男人也是一样,一块高档手表,一双精美的皮鞋,绝对能够为你增色不少。
尤其是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或者有重要约会的时候,
使你显得不那么捉襟见肘,使你自信飞扬的,
绝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地摊货。
03
还有一种情况下,“廉价”与“昂贵”能够代表截然不同的品质。
那就是跟团旅游。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跟团旅游的经历。
有些团费很便宜,甚至可以用廉价来形容。
那么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是必然的,强制消费、整天都在奔波的路上也是很常见的。
可能期待很久的一次旅行,结果却弄得一点都不开心。
但是像这样的花钱买罪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忍耐,为什么呢?
因为团费便宜呀!
就是因为当初贪便宜如今才造成这么差劲的旅游体验,怪谁呢?
在朋友圈里,社交软件上,我们时常也能够看到谁谁去国外度假了,谁谁去旅游住五星级酒店了。
再对比一下自己的旅游体验,羡慕之前,先考虑一下人家花了多少钱吧。
品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跟价格成正比的。
不要再报那些廉价团了,把每次报团的钱存下来,一年换一次深度自由行。
这样算下来每年花的钱其实差不多,却换来了一次高质量的行程。
十次廉价游,不如一次精致游。
买便宜货还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为了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你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对比、去分辨、还要承担质量风险。
出现质量问题你可能还会再花时间去修理,花更多的时间去失望、悔恨、懊恼。
廉价的东西用久了,生活态度也就将就了。
你想去见一个重要的人,参加一次重要的聚会。却发现连一件能够穿出门的衣服都没有。
你想要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却发现由于太久没有注重生活品质,你已经不好意思领朋友踏进家门。
你看着堆积如山,却又毫无价值的便宜货,对自己说:
“早知道当初我就买那件专柜的衣服了。”
“早知道就不贪便宜买这么差劲的沙发了。”
“早知道我不买这么一堆破烂毛巾了。”
…
人要努力挣钱,我们都知道。
但是挣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存钱吗?
是为了生活品质的提高。
如果你那么辛苦地工作,却从未想过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那你会永远陷在这个压得你无法喘气,却又没有尽头的怪圈里,做一个被生活抛弃的“下等人”。
优雅而从容的日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不要再买便宜货了,
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