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曝光时,我们说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深。那么景深到底有什么具体表现?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第一张图,把光圈开到最大,焦点集中在前面部分的鲜花,后面的鲜花模糊了,这样看起来后面的鲜花和前面的鲜花距离很短,所以我们叫小景深;
第二张图,光圈调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前面的岩石还是湖面还是后面的树林,都显得清晰可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很短,所以我们叫大景深。
景深的概念,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而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在聚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呈现的清晰图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影响景深的要素有哪些?
1.光圈大小
光圈影响着景深,大家要记住一个定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背景清晰)。在拍摄人像、静物、花草等题材时,就会选择用大光圈进行拍摄。这样能很好的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上图中,前面的女生静坐在铁路边上的水泥平地上,阳光从左边照射过来,打在她的脸上,眼睛闭着仿佛在享受此时美好的环境。从构图方面看,采用了三分法,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而后面有个男生在看女生,更突出了女生这个人物的主体。这就用了大光圈的效果,虚化背景,很好地表现主体。假如用小光圈,人的视线自然会被后面的男生所分散,主体不明显。
在拍摄人文类题材时,需要表现人物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联,适合用中等光圈进行拍摄。
这张照片用了中等光圈,以表现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看见窗台边的南瓜纹路,墙壁上的图样。阳光照射进来,一束光线特别吸引人,和周围的暗色形成对比反差,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在拍摄风光、大场景、建筑等等题材时,使用用小光圈进行拍摄,能很好的展现画面的细节和细腻的层次。
图三用了小光圈,以展现从前到后的层次感。
2.拍摄距离远近
主体离镜头越近,景深越浅;主体离镜头越远,景深越深。
一般拍摄微距照片时,摄影师会很靠近主体,以放大主体,往往这时候得到的照片也是最细致的,即便没有把光圈开到最大,也能出现景深浅的效果。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见昆虫的眼睛和毛发细致可见,轮廓明显,而后面的背景则虚化了。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摄影者和被摄物体的距离适中,也可以出现这样的效果。
3.焦距
长焦虚化效果好,景深浅,短焦虚化效果差,景深深。
拍摄野生动物,人不可能走到动物面前进行拍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我们可以看到被摄主体依然是清晰可见的,而后面的背景依然可以起到虚化的作用。
当然影响景深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光圈大小、摄影距离和镜头焦距三者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三者结合才能出大片。
景深的作用
1.表现主体的深度(层次感),景深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2.突出拍摄主体,这应该是景深最受人喜欢的功能了。当拍摄的画面背景杂乱,主体不突出时,就这样拍摄,画面肯定毫无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