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我从事高等职业教育20年(21)
2003年1月20日,学校放寒假。
元宵节(2月15日)还没有过,14日接到学院办公室过勉主任电话通知,16日上午9点在学院集中到萧山(蓝天宾馆)参加2003年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学习讨论2003年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各系部和处室汇报2003年工作计划。
16日下午,执行院长洪致平就2003年的学院党政工作要点进行了解读,重点工作有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2002年我院学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合格率只有40%),招生,就业,实习实训,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术技术讲座,最重要的是完成学院教育教学合格评估(6-10月)等。通报了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项目工作会议于3月7-8日在杭州召开,由我院承办,信息技术系做好大会汇报资料的准备。
2月19日我的搭档刘师少副主任辞职,去了浙江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系。晚上洪致平院长和我谈话,告知我学院给我系配备新任支部书记周治斌,兼任副主任,主管行政和学生工作。介绍了周治斌书记是一位转业军人,1985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战功,转业后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干部管理学院人事处长、计算机技术系总支部书记等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我系是学院第一大系,教师多,学生多,且多是男生,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要求我们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把信息技术系的各项工作提高一个水平。
2月27日下午,我们信息技术系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我介绍了新来的周治斌书记,周书记作了表态发言,来信息技术系工作很高兴,要与全系教师们一起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工作。
我通报了2000级高职和专修共有284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安排,经学院同意我系成立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叶晓菡任主任,计算机信息管理教研室,孙伟任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郭诚实任主任。
开学以来,系里的教学、联系学生校外实习单位、毕业设计安排、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是我一人负责和协调,有点忙,来了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书记,真高兴,周书记年纪比我大几岁,年富力强,充满了活力,我们第一次交谈的十分愉快。
2002年12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设立一批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2]282号),决定设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等21个项目。我学院承担其中的《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课题,张艺副院长是课题负责人,教育部下拨科研经费20万元。这是我院建院以来的第一项部级科研项目,也是第一次拿到国家的科研经费,由我系组织课题组实施研究,项目有钱,这可以展现我系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我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点兴奋。
课题立项后,张艺副院长就“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开展和课题组的组成与我交流讨论,我担任课题组副组长,以我系的教师为主,教务处长朱小平参加成立课题组。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要尽快地完成“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计划书,在3月7日教育部在杭州召开的“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工作会上发言介绍实施计划。这个任务落实到我的身上,任务重,时间紧,我在企业撰写编制过多个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计划书,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计划书的格式还是比较熟悉。按照文件要求,由我执笔起草了项目实施计划书,约5000字。
项目计划书有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开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我院开展本课题的优势及所具备的条件,课题研究组织及计划和预期的研究结果等6个章节组成。
2003年3月7日,教育部在杭州西子宾馆(杭州汪庄)召开“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工作会议,教育部高职高专处李志宏处长和李津石、常建军,省教育厅高教处叶宏处长,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张炼,承担相关项目的21位负责人或代表,我院洪致平院长、张艺副院长、信息技术系秦学礼主任和教务处关立英副处长参加了会议。
洪致平执行院长代表学院致辞,这次会议由我院承办,是我们学习的机会,也给了我院一个服务的机会,并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
省教育厅高教处叶宏处长发言,介绍了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已达40万,省政府投资20亿元,建设50个省重点高职建设专业,21个高职高专示范实训基地和5所示范性高职高专学校。
李志宏处长介绍了我国高职教育基本情况,2002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校1324所,在校学生1600万,高职教育面临科技发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世贸组织)和高职高专学校规模扩大提高教育质量等4大挑战。我国的高职教育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产学研结合是关键,推动优质高职高专教育示范工程,建立质量监控和规范指导机制,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李志宏处长还介绍了教育部高职高专处的重点工作。抓课程建设,开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成立专业大类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高职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加强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审核发布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1300-1500个,大力推动产学结合,启动优质高职建设工程,建立41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200个国家级精品专业和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典型引路并加强正面宣传,带动高职高专的发展。
李志宏处长还对这次立项的产学研项目的目标作了说明。产学研项目要吸收社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扩展高职教育的内涵。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标志性的成果,总结出可供其他院校学习和借鉴的模式,向社会推广,研究时间2-3年,一个培养周期,2005年出优秀成果。学校的主管部门要1:1配套经费,学校也要有配套资金。要求各学校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方案要讨论完善后上报,管理由北京教科院负责。
上午10点15分开始,项目的负责人或代表介绍交流了各自的项目实施计划,每个项目15分钟。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的於军介绍了“远洋船舶驾驶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建立以中远集团远洋公司为基础的教师培训和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基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杨伟军介绍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以讨论过3次,配套资金大于1,计划2004年完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李进介绍了“数控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第1年,选择1-2家企业进行高职培养模式的主干课程的教学试点,完成自主产权的实验装置,按人才规格做技能鉴定,第2年完成教材,第3年人才跟踪分析,成果提供示范性的课程和教材。
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的马丽娟介绍了“经济动物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戴勇介绍了“数控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与企业以利益为纽带,实现双赢,形成产业联盟。
下午继续汇报。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平娥介绍了“特色养殖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要把学生培养成饲养员,技术员,经营员和管理员。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夏昌祥介绍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高素质人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温景文介绍了“园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孙敬华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与企业共同研究优化,双纲导教,双课双师执教,双向考核和双证就业。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的王国荣介绍了“数控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俞高明介绍了“公路与桥梁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
我代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课题组在大会汇报了“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计划。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职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培养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科研和培养主体的多元化,探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方法。探求与企业联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模式、方法等。研究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职业人的校企联合培养的理念。
研究专业课程如何与社会行业认可的国际著名IT厂商的认证课程体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经过学习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职业技能课和接受国际著名IT厂商的培训和认证课程结合起来。研究学生在校学习理论课和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
研究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和参加项目开发、工程建设等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研究培养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全方位的IT人才培养系统。建立专业教师培养、到企业锻炼实习,担任课题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的教师培训体制,提高师资队伍职业水平。同时聘请企业的专家到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和指导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技术业务水平,特别是培养青年教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建立联合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和企业提供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实验环境。
预期的研究结果有: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完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设计,建成规范高性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3-5名认证培训教师,完成3-5种教材建设,建成IT认证的培训、模拟考试环境,建立起完善的知识能力考核体系。
全国产学合作协会的吴岩介绍了“产学合作规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要完成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项目指南,对立项的20个项目进行评估和验收方案。
共有14个项目在大会交流了研究计划。
李津石作了会议总结发言,认为项目方案设计都比较细,思路新,课题组都有企业的专家参与,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定位要准确,在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等几个方面突破,边研究边实践,为社会服务,要实现自我超越。
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挑战,什么事情都要努力认真地去做好,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每一天,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随着时间的积累,每次的努力都会就变成我们的收获。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农历癸卯年闰四月初十忆记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