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话碎碎念:
秦可卿是前十回的重头戏之一,也是十二金钗中唯一由作者完成了全部命运的女子。尽管尘埃落定,却又迷雾重重、众说纷纭。笔友菩萨蛮特为小号撰写特邀文章,对可卿身上的众多谜团进行一一梳理,得出和拙文《一个平民女子的豪门之路》全然不同的结论,供阅者相并参读。
迷雾秦可卿
菩萨蛮
奇书红楼,全书120回,倒有40回是后人推测、猜想续上的,谜团自然不少。虽第五回时曹公便已将众钗命运、结局道给读者,谜团却不减反增。其中谜雾最深最重的当数出场、谢幕都早,又是曹公完整写出命运结局的秦可卿。
一一看来。
一、出身之谜。
【第八回: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
由此可见,秦可卿出身存疑,不知父母、姓氏、年龄等,罪臣之女或私生女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又是谁将其遗弃到养生堂孤儿院?这些疑团都透着出身的低微。
二、抱养之谜。
【…向养生堂抱养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古人最重子嗣。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骂人最狠的当数“断子绝孙”,可见香火的重要。但没生儿子的孔孟信徒也不必为此太过烦恼,延续香火的各种方案,手册中说得明白。娶妻不必说了,妻不生子,可休,这条可是上了七出七不出的休妻条例。也可纳妾,人数不限,通房、侍女也可以,只要你有钱。若仍无儿子,还有过继这一招,那时又不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叔伯兄弟侄儿多的是,随便去哪家过继个男孩,像曹操、袁世凯那样,就OK了。所以,这抱养的用意就费解了。当然,人家同时抱的是一儿一女。只是从后文看,颇有些遮人眼目味道。后来,男孩死了,香火断了,只留下无法续香火的女儿,却没再去抱,又费解了。再后来,曹公专门写道:生了个秦钟。搞了半天,自己有生育能力嘛。
这抱养怎么看都透着谜。有人指使?
三、婚姻之谜
【…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自古豪门大户娶妻嫁女,无不重门第、出身,不仅中国,国外也是。欧洲那独具特色下巴的哈布斯堡家族、那血友病高贵血统的皇室莫不如此,连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的马老师也振臂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人家贵族、豪门无需号召,早早明白个中道理,婚姻的联合是利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连门子也拿着自学教材护官符给贾雨村老爷聒噪:四大家族,互通婚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都是贾府婚娶的方针政策。
这皇亲国戚、国公之后的贾府为三代单传的重孙贾蓉娶嫡妻,不知得多挑剔、多慎重、多把细。千挑万选,终于精心定下了个来历不明的孤儿院野娃娃,只因与贾府素有些瓜葛而已,这就很说不通了。此事蹊跷。未必秦可卿与贾蓉还是心心相印的自由恋爱?憋被打扁!
四、高规格之谜
【第五回: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的人,而且又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婆婆尤氏:…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用照例上来,好生养罢…就有长辈怪你,有我呢,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儿我都嘱咐了,不许累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倘若他有个好歹,你再要娶这么个媳妇…打灯笼也无处寻去…】
这评价、这待遇之高,与贾府上下“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看人下菜的评判标准反差太大。除了她的模样好、性情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五、房中陈设之谜
【第五回:…入房向墙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伤过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亲自展开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鸳枕。】
房中陈设,蒋勋的解读,酒半醉的情窦初开小少年,准备做春梦的铺垫。而刘心武的解读,这是个来自皇宫潜伏进贾府的余则成公主。
我的疑问是:这些是秦氏带来的嫁妆还是贾府花巨资置办的?
若是贾府置办,家大业大,对她宠爱异常,弄些古玩奢侈品装扮,也没啥说的。只是,就贾敬、贾珍、贾蓉这几个爷们儿,哪个像懂古玩、文物的角色?而秦可卿本人,一个家道清贫的小官宦养大的野丫头能有这文化品味和钱财?
不敢苟同刘心武先生把红楼套上康熙九王夺嫡的故事,但也不能简单接受蒋老师的推测。若只是暗合判词中的“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那同昌、寿昌公主就比不上太平公主了,那安禄山也不该在其中了。倒是弄些妲己、潘金莲物件,更能说明这几句。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些皇室器物和古玩都是从哪里来的?
六、宫花之谜
第七回回目: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另有版本: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不管是哪个版本,回目总有宫花这个重点词。甲戌本、蒙府、戚序都还有一首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但通读本回,讲了冷香丸,讲了众钗皆不惜花,尤其黛玉还含酸带醋,焦大醉骂等。对回前诗如此重要主要的内容,不显山不露水仅一笔带过。
【…叫彩明来,吩咐他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带去。】
没了,通篇只这一句,完全没有回前诗热热闹闹的那些内容,颇有些神秘。回目中的明示,正文中的隐晦,不难揣测惜宫花的恰是与宫花重逢的秦可卿。独惜宫花的为何是她?
七、梦之谜
两个梦:第一个是宝玉的春梦。
在这个梦中,秦可卿不仅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也是宝玉的性启蒙者,而警幻仙姑的位分可比宁国公、荣国公,甚至还高于此二公。那妹妹的分位也就远高于府内众人了。结合她的出身,何以给她以兼美的名字与容貌,还给她如此高的身份?
另一个,便是托梦王熙凤。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如今咱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旦倘或乐极悲生,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丕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也…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工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又无争竞,亦不能有典卖诸弊。便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策…】
这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哪像是小官宦家的养女?这高瞻远瞩既懂政策又通法律,从哪里学得的?秦业可是给传香火的独子凑24两银子都得东拼西凑,非常困难的,还能给可卿请家教吗?
况这口气也完全不似侄儿媳妇对婶子的口气,竟是高高在上的指导。
同是这场梦中,还半仙似的预示一件特大喜事和以警幻妹妹身份赠别熙凤两句话: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她如何未卜先知?
而这特大喜事,竟是以她的生命、她养父的生命、她弟弟秦钟的生命为代价,书中十三回秦可卿死,之后,父亲、弟弟相继于丧事后第十七回死去,虽然貌似并不神秘,气死老父的秦钟自己也又病又气而死,但毕竟秦氏一门再无人之后,元春才加封妃位回娘家省亲的。完全应了秦可卿托梦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非常喜事”,这点就神秘了。
八、处方之谜
为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的谐音和他的处方都不同寻常。
药罐子黛玉,“从会吃饭便开始吃药”,但谁也不知她药方子的内容,晴雯也偶尔吃药,也不知内容。冷香丸倒是详细,曹公不是白写的,是为了刻画宝钗人物性情形象的。除上述外,全书就唯这“张有事”太医的处方写得极其详细,用意何在?
【 人参 白术 云苓 熟地 归身 白芍 川芎 黄芪 香附米 醋柴胡 怀山药 真阿胶 延胡索 炙甘草 引 用建莲子 红枣】
不懂中医,但处方中前面几味药真可令人胡思乱想,是否隐藏一种恐怖的暗语“人参白,术云,令熟地归身”,香附米、延胡索不知怎的总觉得与天香楼用绳索上吊自尽有关。而石头中虽常有脂批,墨夹,但偏这些特别神秘的章回,脂砚斋就跟我们做迷藏,躲猫猫,不批了。
元春省亲在即,可卿也就必得离世了。况老太太还特地赏了“枣泥馅的山药糕”是否谐音“早离”?
九、乱伦之谜
可卿的死,书中写得很奇怪,仿佛是病死的,但从判词和原来的回目及曾经的影视看,是与公公贾珍乱伦通奸被发现,上吊自尽而亡。
但从贾珍的表现看却不像是这个原因。先说焦大口中的“爬灰”。我感到,此事,既然连大喇叭焦大都知,还有谁不知道?像是个公开的秘密,而且时间应该不短,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再看贾珍,也没有刻意隐瞒的谨慎。表现得不仅不像偷情乱伦那么诡祟,那么遮遮掩掩的,相反还坦坦荡荡地表示关爱。在看病及后来的丧事上,贾珍都完全超出了公公对儿媳的关怀之情,“先请了一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到有四五遍看脉来。弄得一日换四五回衣裳”贾珍说:
【 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倘或又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的。衣裳任凭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呢?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
这种家长里短的啰嗦与后文宝玉探病黛玉时表现一样:“今儿好了?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婆婆妈妈的才是真心真情的关心,如父母对子女的情。
可卿死后,贾珍的表现更是反常:
【 贾珍哭得泪人一般…如何料理,尽我所有罢了…(因贾政提出棺木价值、规格都太超标,这话贾珍如何听得)恨不得代秦氏之死。
(请凤姐时)过于悲痛,因拄了拐踱了进来…】
拄拐,捶地痛哭,哀痛欲绝,还恨不能代她去死。不像公公哭儿媳自不必说,但在众亲友面前毫不掩饰,越发怀疑秦可卿会为此事自杀?从时间上看也不像。焦大醉骂到可卿自尽,时间已逾一年,(贾瑞之死)。就算书中说她多思多虑,也不至于一句话虑了一年多才自尽。若说她当时并未听闻,而是后来有人走漏风声,触柱而亡的瑞珠?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另一方面,自始至终,本该对可卿关怀备至的丈夫贾蓉却完全出事不在现场,无论是看病还是丧事。这就更费解了。
十、丧事之谜
排场奢侈豪华花钱多都不说了,四大亲王路祭也不说了,僭越的棺材刚才已经说了,(本是为“坏了事的老千岁准备的”)但至关重要的是宫中大太监戴权,即谐音带权或大权的亲自来了。
【 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抬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
太监不敢随便出去转悠的,安德海那个占灵子被斩就是个例子,太后哼都没哼一声。这太监出门,得“奉旨”,显然,坐了大轿,打伞鸣锣的大权是奉旨前来的,秦可卿之死是惊动了今上的。读到此,还敢再认为秦可卿只是养生堂抱养的野娃娃吗?
秦可卿之谜已有呼之欲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