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把尿的做法在中国由来已久,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给宝宝用纸尿裤,但是很多人还是更喜欢给宝宝把尿,或者两者兼用。西方的妈妈们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也有给宝宝把尿的习惯,但是,随着纸尿裤的发明和“让宝宝自己做主”呼声的提高,现在,大多数西方妈妈会觉得,给婴儿把尿及穿开裆裤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大部分宝宝使用纸尿裤到2岁,许多孩子甚至3~4岁还在用纸尿裤。
给宝宝把尿的好处
虽然对把尿这件事还没有多少科学研究,但支持给宝宝把尿的人认为:把尿能提升亲子联系。因为你为了给宝宝把尿,要频繁观察宝宝要排便的迹象,这会让你更加了解他的需求,从而让你和宝宝之间的亲子联系更加紧密;不戴尿布,宝宝较少得尿布疹;把尿可以 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纸尿裤及传统布尿布的使用,同样对环境有益,因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减少纸尿裤的使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同时还能为你节约开支。
给宝宝把尿的坏处
但目前更多的专家反对过早给宝宝把尿,本人也不主张过早且频繁地把尿,总的来讲是弊大于利:
1、把尿耗费时间和精力。要及时有效地把尿你得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不留神,宝宝就会拉尿在衣物上、床单上或任何地方。许多支持把尿的人也许认为:你不必一天24小时都给宝宝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时候给他把尿,其他时间给他用尿布。但是,这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混乱。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家长夜晚起床数次为孩子把尿,严重干扰了睡眠。有些宝宝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2、宝宝可能还没准备好。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积存的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负责这个部分的中枢就会下达打开尿道括约肌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但是,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儿童发育专家说,宝宝在12个月大之前,无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机制,而且在18个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点点的自控能力。虽然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满18个月大之前,大多数宝宝都无法自己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及排便,甚至连告诉你他们有排便的需求都不能。把尿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并不会促进宝宝排尿、排便功能的成熟,也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育速度。应该遵从孩子的生理发育规律,对1岁以下的宝宝,不要勉强给孩子把尿!
3、宝宝可能会抗拒。给宝宝把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有的宝宝这几周配合把尿,过两周却频频尿裤子;把尿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点像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但许多时候宝宝可能不会给你要排便的信号,你也可能来不及给他接尿,那他可能会经常尿裤子。当宝宝没有尿意或便意时,勉强给宝宝把尿,会引起宝宝的反抗,甚至几天不排便。千万不要强迫把尿,或是在宝宝失误时训斥或责罚他。
4、远期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小宝宝的骨骼肌肉都很柔软,长期把尿有可能使脊椎发育受到压迫,甚至造成胯关节脱位。
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