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前有一片枣园,冬天万物凋零时刻,放眼望去,可看到枯败的枝条和树下那丛生的杂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每天早上,会有好多鸟儿在鸣叫,有喜鹊“喳喳”的叫声,也有麻雀“啾啾”的啼鸣……
在枣园里还有几排亭亭玉立的白杨树,和枣树斑驳虬干、相互牵扯的老态龙钟的样貌相比,白杨树倒像一个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挺直着腰板,丝毫不为所动。但就是这些翩翩公子,却大都怀揣着一个家族的命运。就在他们的枝桠间,一个个鸟巢在那里安营扎寨,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没有了繁茂的树叶遮挡,它们就那么突兀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因为它的裸露和突兀,我有点好奇,鸟儿的家为什么按在杨树上,而不是枣树上?于是我四处寻找鸟巢、观察鸟巢,我想知道它们到底以什么标准来安家的?
经过我多方的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它倒不计较是杨树还是槐树,只要这棵树足够高,只要它的枝丫间足够结实,它就会衔枝而来,慢慢的搭建起它们的家园。当然在满是枣树的地方,找不到其他树木时,它们也会选择在枣树上搭窝,但这种情况有点少,我想这可能与枣树矮小和有枣针有关。它们聪明着呢!当然它们也有选择在老屋的房梁上搭窝的,就如那些小燕子。
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的房梁上,经常会有小燕子搭的窝,它们一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才飞来筑巢安家,养育后代。每每看到那些幼鸟探着小脑袋叽叽喳喳的叫着,等候父母给它们喂食的时候,感觉好温馨的场面。
一般善良的农家任凭鸟儿的巢穴建在自家的屋梁上、房檐下。偶尔有一些调皮的顽童会拿着竹竿戳鸟窝,也常常被家长阻止。因为他们也知道“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不忍心让那些可怜的小鸟找不到父母。
我发现这些鸟巢有的独树一枝,有的比邻而居,或许它们也如人类一样,有的喜欢清静,有的喜欢热闹。喜欢清静的鸟儿就选择一棵孤独的树,在上面安家落户,远离喧嚣,两只鸟儿相依相伴,抚育后代。喜欢热闹的鸟儿它们大都择邻而居,或许为了彼此之间的安全考虑,也或者为了彼此能相互照应,当然它们居住在附近,走亲串友也方便。
当然不是每一只鸟儿都能选择一棵高高的树枝搭建鸟巢。你放眼望去,它们的家园,也是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厚重,有的单薄。
鸟儿就如人类一样,凭借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自己和后代搭建家园,但是它们的能力有大有小,有的鸟儿飞不到那么高高的枝头上去,所以它就选择一些矮树枝搭建家园。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矮树枝”。忽然想到一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
孩子因成绩不好, 被家长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家长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鸟儿和人类是有共同性的,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能飞上矮矮的树枝,由于自身条件的约束,它们再飞也不能和同类相媲美,于是它们就选择那些稳固的低矮的枝条建造自己的家园,你能说它们就是不成功的吗?它们的家园就不能遮风挡雨吗?
想到一直在努力奔跑的那些所谓的笨孩子,他们何尝不是一直在努力向前奔,但是每个孩子所擅长的方面是不同的,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发挥孩子的特长。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的作家三毛,却能在文学上展现出那么大的造诣;文豪钱钟书更是以数学0分语文满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不是孩子笨,而是你没找到孩子的特长。上帝都为笨鸟准备了矮树枝,我们何不为了那些孩子敞开另一扇大门?
我一直在想:那么一个简单的鸟巢,能抵挡寒风暴雨、能挡住外来因素的伤害吗?
我想到了那个北京的鸟巢。一提到鸟巢,我想大部分人会一下子联想到2008奥运会的主体工程“中国国家体育场”,因其独到的设计外形被国民爱称为——鸟巢,这是一个硕大无朋的钢铁建筑。我想它之所以建造的类似于鸟儿搭建的家园,肯定是受其启发的,这充分说明鸟儿的巢穴是符合建筑要求的。
鸟类是动物世界的建筑师,建造技术参差不齐,同时又五花八门。从泥巴到树叶,再从唾液到树枝,它们用看似普通的材料打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鸟巢。鸟类建筑师打造的不可思议的巢穴,堪称自然界最伟大的建筑杰作。
其实在国家体育馆建造期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呢:有一对喜鹊飞临这个热闹的建筑工地,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将自己的爱巢选择在距离地面上百米的一个钢铁桁架的铸件上。它们就近取材,叼来了工地上散落的金属碎料,废弃的钢绳头,剪断的铁筋线,用剩的焊条杆,层层叠叠密密实实,搭建了一个无比坚固不同寻常的金属鸟巢。
这只“鸟巢”的正中间,是鸟睡觉的小床,里面铺垫了很柔软的细草,羽毛,用手进去触摸感觉:“比人所发明的席梦思还要柔软、太舒服了!”鸟儿真是太聪明了。
等到鸟巢竣工的时候,人们在拆卸桁架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把鸟巢完整的收藏起来,那时那对喜鹊已经带着幼雏飞走了。它们肯定又去别处建造新的家园了。
鸟巢的样式和种类根据鸟儿的习性建造的规模和规格也是不同的,它们所用的材质也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有些讲究的鸟儿选择一些匀称的枝条,错落有致的布局好,最后在窝里垫上软软的杂草;有的鸟儿为了鸟巢的安全性,也不知从哪个工地上衔来一些小铁丝和枝条混搭,这样的鸟巢建起来后比那些纯枝条搭建的要稳固很多;还有一些比较慵懒点的鸟,就选择一些枯叶、茅草粗粗的搭建一个小窝。它们这些行为,和人类的修屋盖房的样子又何其相似?人类不也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力所能及的建造属于他们的房子吗?
由于我们这里是平原,鸟儿的种类少,所以我发现的鸟巢以搭建在高树上的居多。当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有好多候鸟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去了,但它们的巢穴还在,我在想:它们回来还能找到它们原来的家园吗?是重新搭建还是寻觅原来的家?我不得知。
我好奇的还有:鸟儿是如何用瘦小的的身体凭借两个细细的小爪子,掀着比它轻不了多少或者比它还重的铁丝和枝条,飞上高高的枝头的呢?它们承载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啊?就为了一个家,就为了给幼鸟一个坚固的家园。这和人类又何其相似,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也是倾尽所有吗?
在我们这里冬季看到最多的鸟儿就是喜鹊和麻雀,只有这些留鸟还在这里。它们也和我们一样适应了这四季变化的天气,和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着这片天地。不过它们可比人类差多了,现在我们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屋子里居住。何时鸟儿也能拥有这样的家?如果真的有那时,我想鸟儿也就折断了翅膀,不会飞翔了!
夕阳西下了,林子里顿时热闹起来,觅食的鸟儿又归巢了。它们站在枝头,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休闲时刻,也许只有待在自己的家里,它们才感觉是踏实的吧?明天早上,它们又要早起去觅食了,希望明天乃至将来,它们的家都会在。
无戒21天训练营坚持写第十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