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地最后的光芒—观《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向传统致敬的影片。故事发生在1900,20世纪是一个大踏步前进的时代,工业化、机械化、现代化使得世界中心逐渐从以贵族自我标榜的欧洲转移到新兴的北美地区。而这部影片,正是以此为背景,向欧洲优雅、华贵、典雅的文明告别。从这个视角去观察,会发现许多水面以下的冰山。

为何影片开头许多人高呼“America”?正是对欧洲传统文化的背弃,去追求烟雾缭绕中的自由女神像。

故事开始于1900年:在一艘由欧洲通往美国的轮船上,一名船工一边念叨着“去你的20世纪”一边在头等舱摸索着会不会有客人遗漏的宝贝。客人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倒是上帝给了他一件礼物——一个新生儿。

礼物在英文中翻译成gift,它还有一个意思是天赋。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这个新生儿被命名为1900,被船工看作是新世纪的礼物——长大后,便显示出其过人的天赋——钢琴演奏。他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礼物,也带着上帝赐予他的天赋。

“您晕船吗?随我来放松一下”麦克斯初上船便被1900的技艺所折服,而且迅速名声远扬。

树大招风——有人看不惯了,那就是杰利,两人相约在船上斗琴。这一幕是全剧高潮,两人斗了三局

第一局:杰利弹的曲子委婉悦耳,而1900却似乎故意随手弹了一曲。这其中的深意其实1900已经说出一半:那淫词艳曲正是他所擅长的—我才不屑于同他比拼,所以随意弹了一首。

这里让我联想到中国有靡靡之音的说法,讲得正是因其淫词艳曲而被摒弃——比喻放在这里再恰当不过:欧洲文明视美洲文明为淫词艳曲,不屑一顾。这不仅是两位琴师的比赛,更是两种肤色的比赛,两块大陆的比赛,两种文明的比赛。

第一局看似杰利更胜一筹,但是杰利心中料定是1900在鄙视自己。于是第二局杰利弹了一首更加技术含量高的曲子,不想1900也弹了一首一样的曲子。观众不明就里,杰利心中有数:这是对自己的挑衅。是啊,你能弹的,我也能弹。

第三局杰利可谓尽毕生所学疯狂快速的弹了一手。1900欣然应战,而且弹的更快、更激烈。一曲终了,还用琴箱的余温还点燃了一枝香烟,不仅如此,还递给了杰利。莫大的嘲讽!

其实三场对局无不是1900对杰利的嘲讽。第一场:你会的都是不入流的曲子。第二局:你会的不过如此,你会的我也会。第三局: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高手:我会的我比你更好。事实上,这不是两个人的对决,更是欧洲传统贵族精神对美国工业文明的全面否定。

目送杰利下船时,1900喃喃自语:“fuck the jazz”其实,爵士乐正是20世纪初美国的流行音乐,其中隐喻大家心照不宣。

“我只是害怕那纵横的街道,太多的未知总是不如88个琴键。”这是1900不下船的理由。也为结局他与船同归于大海埋下伏笔。

1900拒绝下船是欧洲绅士向世界文明的告别的注释,尽管告别,但还是要留下一束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安·兰德的哲学理论和小说开创了客观主义哲学运动,她的《源泉》是我的枕边书。再加上生活与工作上遇到的各种抉择,也许是...
    西夏在城堡阅读 4,871评论 25 19
  • 欢度元宵 新年第一轮圆月照耀大地,在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之时,让我们伴着将散尽的年味、鞭炮味,再感受一次家的温暖。...
    风一样的_be23阅读 1,781评论 0 1
  • 方法
    ScarlettNo1阅读 1,352评论 0 0
  • 这些天又开始懒惰了。啥都不想动,本来货物打算上架的,但是懒得拍图片,懒得上架;本来该到时间煮饭的,懒得动,懒得烧菜...
    OO碰到OO阅读 1,735评论 0 0
  •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四点,我认为特别重要。 首先,我要让女儿感觉到她只最独特的,受命于天。 就好像我小时候,我的母...
    花奕凡阅读 2,5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