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的求学路,但是细细思考,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生活或者是让自己活得更好地技能。我不怎么喜欢看书,所以更不喜欢写作。每每提笔想写的时候,总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开始,很难过。但是,现在每每论文遇阻的时候,就想打开一个新的文档,记录一下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不觉得把时间浪费掉,内心不会觉得过意不去。
大学期间,发朋友圈、空间都喜欢引用,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着,自己动手去写一些东西。即使是受挫或者是心情不好也都是看到比较好的直接把人家的“借鉴”过来。有时候可能会想着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但是想着想着就忘了,也没有记录的习惯。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反思的姑娘吧,做错事或者是做不好的时候,总要想想这件事为啥没做好呢,哪个环节没有安排妥当呢?上个学习写了点东西,交给导师以后,老师说我的想法以及逻辑思维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努力。其实,之前我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而且,经常去刷公众号,看到别人总能从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且能给出自己的看法。我就在想,是我自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的意识呢,还是只看到了表现,没有去思考过发生问题背后的原因。现在意识到,我有时候回去思考,但仅仅是思考,从来没有想着把所想能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首先是把所想以手写的形式表达出来,刚开始可能是记流水账一般吧,而且很可能就是表达当下的心情(必须及时记下来,因为只要手头有其他事一耽搁就会把当下的感觉给冲掉了)。反正以前的个人习惯是手写要比在电脑跟前敲出来的感觉好很多。总会有一些成就感。但是现在感觉可以在任何的终端上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了。可能就是当下的感觉,或者是对身边某件事的一些感受。
当然,到现在我虽然不觉得自己的写的水平有多高,但是我已经学会了表达内心的想法,最起码对思维的提升是有显著的帮助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在乎写了多少,或者是写的怎么样,可能只是简单地几句话,记录下来,就是有成长。
当然提高写作技能的方法就是多看了,我的方法就是不想看的时候就听,从听自己喜欢的作者开始,当“读”和“写”成为你的习惯时,那你就会喜欢上“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