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该改变的是经营者的“心”
稻盛和夫先生说:很多人都认为,之所以爆发金融危机,其原因在于规范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所以大家都会主张要大力制定严格的制度、修改法律、加强监管,从而使类似的金融危机不再重演;
有很多国家、政府也为了防止因企业经营者的不诚实行为而导致企业破产,于是修订法规、加强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建立光明正大的会计制度,还会进行双重甚至多重的检查审核......
当然,审计和监督本身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但是不管机制多么健全,规范多么严密,方法多么细致,居心不良的经营者还是不可能杜绝的;
所以,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强调:最应该改变的是经营者的“心”,必须彻底改变这颗“心”本身才行!
这颗“心”是什么呢?就是“利他之心”!
要将“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判断的标准,要经常思考“作为人,何谓正确”,企业家要经常思考你做的这件事情是否真正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你的动机又是什么?是否存在私心?
2、你如何看待“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稻盛和夫作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者,其实他一开始也并非能做到热爱工作、钻研工作、带着“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
甚至27岁的稻盛和夫并不喜欢工作,甚至厌恶工作,那么他又是如何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从一个不喜欢工作的人变成多家公司的老板呢?
因为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天他都会问自己:我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稻盛和夫在创办KDDI时,他的出发点就是想让普通老百姓用上质优价廉的网络,而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他说,当你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在自己的心里反复自问,不要放过,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各种决定;
经营企业就要做到“三好”——对客户好,对社会好,对自己好,而不是仅仅考虑卖家自己好;卖家自己要好,也要让买家感觉好,同时也要给社会带来好处;
在稻盛和夫看来,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三好”,做事时没有私心,那么成功就是必然的;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当我们在做一项决定时,也要不断地问自己:我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为了帮助别人实现目标?同时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什么贡献呢?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么想、这么做,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坦坦荡荡的,也必定是充盈富足的。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