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阅读练习,才会助力写作》2019-01-25

文章读来令人生涩,这是哪里出了毛病,或者说,这都不是病,更像是一种现象。

即使大家写出来的文章,不同的人也会读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我最近一直在试着读一些科幻题材的系列小说,一本书读下来,能回忆起来的也就是那么一两篇文章。

究其原因,我的阅读水准,还没达到那种科幻创作者的思维,只有这一种解释才能完美诠释那些读起来生涩的文章,其实也是一篇好文章,只不过,我们读的太少,还没有抓住写者的用意,就已经把所有的文字一扫而过。

我建议喜欢阅读的人,能够学会一种本领,就是,遇到生涩的文章,可以静下心来,重复阅读。这一点对你写作非常有帮助,就是可以让你触及到文章最初的“模样”。一般来说,很多人是无法看到文章最初的样子,我们所能看到的文章大多都是经过反复修正后的样子。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消遣,那就大可不必了。

阅读,对于现代人,很难说,可以重复、反复阅读。比如小说,你读过了结尾,如果再让你从头读起,你会有一种被“剧透”的厌恶感。尤其在现在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里,你能把一本书从头至尾读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能在一本书上来回折腾呢。

写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试着去站在创作者的视角,去观察领悟所写的文章。任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书的外观设计和书名,如果搁你,你会怎么去写。

这样一来,你闭目静思,就会有很多的方向在脑海里飘荡起来。做到书还未读,就已创作起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练习,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我们就越能有效掌控对文章的架构。

我只是在练习这样的方法,也是跟我有着对“写”抱有兴趣的人一起分享。我也想知道,我为什么有时候在读书时,明明看的是文章里一行行字,得到的信息却是书本之外另一领域的认知。

所能知道的,一是我阅读不够专注,二也许自我消化太过神速。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一直以来,我以创意人自诩,满脑子都是一闪而过的灵感。很少能扯下来几个,留着“发扬光大”,说白了,就是眼高手低,流之不存。

最近在读一本业内人陈野写的小说《贵圈》,读起来引人入胜。遣词造句,颇为新奇而辛辣;章节段落,更显多趣且创意;每每之处皆能发现作者的语言娴熟技巧及其用意巧妙。建议,喜欢文案的朋友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其实,我就想能够写出这样的东西出来,就想用这样的表达技巧和形式,来提升自己在写作上的“信手拈来”,绝没有一点“艰涩无趣”才好。

写作,是觉悟的过程,一种能自觉领悟的具体工作。文案,又为写作披上了创意的袈裟,如同得道佛者一般,历练心智,淬炼心志,直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悟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10,843评论 3 13
  • 九月的哈尔滨 有着清澈明晰的眼瞳 哈尔滨的九月 晚风轻轻,时间略冷 要爱上一座城 就从它的黄昏读到黎明 要爱上一个...
    水云川_a阅读 1,924评论 0 3
  • 小屁孩谛谛这几天的作业真的写得好慢!我都不忍心看它的“战绩”。 在我看来,他们班的作业一向布置都很合理。如果专心去...
    小草_da0a阅读 2,350评论 0 0
  • 文/逗逗,图/花瓣网 ▼ 我至今都还记得一个场景: 那一年,我被广州的大学录取,我在电话里告诉当老师的姑姑:“姑姑...
    遇见逗逗阅读 3,146评论 0 1
  • 我们相爱过,可能是一瞬,也可以是一生。
    CNBLUEone阅读 9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