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就想写奶奶的故事。原来在空间写过几段,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搁置了,但还是会想起她。很多人说如果一直思念一个人,会梦到她的,可是我一次也没梦到过奶奶。有时候也想,是不是我的思念还不够浓烈,以至于奶奶没有感受到?所以才不愿意到我梦中?
我小时候的记忆最多的事情,都是和奶奶在一起的事。
大约三四岁的时候,秋天,我和奶奶,爸爸去河滩地收花生。他们干活的时候,我一边拿铲子刨坑,一边把落株(从花生根上脱落)的花生堆一起。不想干的时候奶奶就让我逮地老虎。这种虫子大约一寸左右长,身体是白色的,腹部稍微黑一点,长了好多短短的腿脚,头部是橙色的,亮亮的,很喜欢蜷着身子。这种虫子特别喜欢在花生地里生活,吃嫩嫩的花生,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肉滚滚的,是不折不扣的害虫。我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等地老虎蜷起来身子,我就捏着它的后背捉起来,放到瓶子里,回家喂鸡---这可是很好的鸡饲料。现在想来应该是蛋白质比较丰富的。
正捉的起劲,谁知道遇到了一只狡猾又狠毒的地老虎,刚捏着它的背,它一个翻身翻到了我的手背上,似乎是咬了我一口。我也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奶奶和爸爸赶紧过来询问,看看没受伤后,奶奶找了两根细棍子,做成了一双“筷子”,对我说:“没事。它就是个虫子,我们有的是办法对付它。”
你看,奶奶就是用这种简单的话语和行动,告诉我遇到困难不要怕。想办法解决就好了。所以我遇到事情很少哭,都会先撑起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奶奶年轻时就守寡,拉扯着我爸爸他们兄妹三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就更为艰难了。记得门口一个懒汉看着我奶奶一个妇女还能把三个孩子照顾的好好的,有天说闲话讥讽奶奶:“老雍是个太会过的人,烧个火连柴火都不舍得放,一次只往灶台填一根棉杆。”老爹气不过就回他:“要不是我妈这样省着,怎么让我们兄妹仨都能吃饱穿暖。总比那一个人还老饿肚子的强。”多年以后老爹给我说起这事的时候,依然是痛恨不已,恨那搬是非的人,也恨自己当时年纪小帮不上奶奶。可是奶奶总是那么精打细算,不让一家老小饿肚子。
所以奶奶会把雨后榆木材上的木耳采下晒干,会把刚出芽的小柳叶用开水焯一下做菜,还有许多的野菜做成蒸菜。会把老爸和姑姑的旧衣服翻个面再做成新的。买肉的时候只买小小的一点。掉到桌上的饭粒会捡起来吃掉……以至于我初中时候也会把墙边靠着的榆木上的木耳摘下炒菜,现在也会把马齿苋这样的野菜包包子,包饺子,烙饼。
你看,奶奶就是通过这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持家之术,让一家老小能够在艰苦的年代生存下来。因此我直到现在也会在休息的时候帮老妈打工,在师范暑假的时候去专场滑土坯,师范上学时也是自己带着烧饼咸菜作为生活的伙食,穿着妈妈自己做的衣服鞋子,不跟条件好的同学攀比。
奶奶也是有诗意的人,能把苦日子过的有趣,有一双巧手能尽力给我们创造。
小学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小孩子打羽毛球,我和妹妹羡慕的不得了,可是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我们从不给家里说我们也想要羽毛球拍。我们把别人打的掉的只剩几根毛的羽毛球捡回家,用木板互相抽打当做打羽毛球。奶奶看到以后,用铁丝弯成椭圆,用装水果的网袋罩住铁圈固定,再找一根一尺长的竹竿绑上,一个超级完美的羽毛球拍就做好了。那时候就想,我的奶奶真厉害,就没有她不会做东西,我的奶奶就像魔法师,总是能满足我们不需要说出的愿望。
我们的枕头套上,奶奶会用彩色的线绣上我们的名字,再在旁边绣上各种图案。我的绣了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妹子的秀了美美的植物,弟弟的绣了一辆小汽车。现在想来,那可是我们的专属私人定制。每天抱着枕头睡的时候,仿佛那里就飘出了奶奶讲的神秘森林里的童话。
你看,奶奶就是这样用最简单的素材,为我们创造出诗意的生活。所以后来我们遇到各种磨难的时候,总是慢慢抚平痕迹,用最认真执着的精神,在困苦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制造美好和诗意,永远昂扬向上。
还记得奶奶拉着架子车,车上垛着高高的麦秆,我在旁边牵着绳子为奶奶助力,那时便知道生活的艰辛,也知道能为家长做事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也记得跟奶奶围着火炉听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也记得面对他人的讥讽挖苦,我们依然坚定做好自己,才是生活的强者。
奶奶不懂教育,却给了我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中认定目标,在生活中永远微笑,在生活中永不放弃,在生活中坚定地活出自己……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