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啦,记着我当时的同桌还花了一节班会课的时间痛哭流涕地给我“分享”这本书(其实是吐槽男主是渣男),于是下课以后抱着好奇心便把这本书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但是近来由于机缘巧合便重新翻看了一遍,有很多与之前不同的感受。可能当时太过于专注渣男这个词了吧,便把其他很多内容都选择性的忽略了。当然也可能像《岛上书店》里说的:“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
我个人是比较偏爱小说的。有些小说,故事中仅寥寥几人甚至有时篇幅短短,但情节仍然可以做到跌宕起伏,展现千人千面,在将人性立体化的同时还能影射现实问题,深入浅出,大抵“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大概就是小说的魅力吧,生动的故事与深沉的哲思产生的化学反应。
该切入正题啦,来说说今天的“主人翁”。
小说分为上下两篇。主要以男主角高加林和农村姑娘巧珍及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为主要矛盾,描写了加林在一系列艰难选择中落—起—落的人生历程。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还是加林找巧珍决裂的时候吧,虽说这个情节已在意料中,但真正到那一刻时,还是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情绪。或许是心酸,或许是愤怒,或许是无奈,又或许是不忍。不忍去想象那个朴实的农村姑娘听到三星的话知道所爱之人要见自己时心中是如何的惊喜雀跃。或许在听到消息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陷入了美好爱情的幻想,手中的农活、家人的阻挠、异地多月的想念与酸楚都一并抛掷脑后。她心中惦念的只有明天,明天能见到他,那个会写、会画、会唱、会拉、性子又硬、心计又灵的他。或许为了赴这个约,她欣喜地彻夜难眠,又或许花了几个小时千挑万选自己最满意的衣服心中却满是忐忑紧张,唯恐对方说不好看嫌弃自己只是个农村姑娘。可她却不知道,这场令她满心欢喜身着新衣前去的约定换来的是对方的犹豫迟疑,是话语的断断续续,隐藏的是背叛、抛弃,是两人心意的永远别离。
这是高加林的选择,是高加林的人生。为了和黄亚萍现代的罗曼蒂克的恋爱放弃了淳朴的单纯善良的巧珍,为了一个新奇的天地放弃了早已熟悉的大马河川,为了向往已久的大城市放弃了生养自己的沃土农田。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岔路而又泥泞。岔路即是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选择,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以后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年轻人面对这些岔路时最易产生一系列对未知的幻想。所以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选择了对与城市生活对于金钱名利的幻想。我们不排斥幻想,毕竟从某些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幻想。所以我们不斥责高加林的追求,人人都有对于未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我们能对他追求幻想的手段表示鄙夷。
无论幻想抑或理想都不应脱离现实的沃土,不应斩断生长的根系。所以人生需要泥泞。泥泞使人保持清醒,难以忘记来路,亦知道前方的归途。所以我们会面对无数生活的风雨,会面对严酷的现实,会历经世间的锤炼。然后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在万般磨难后看到属于自己胜利的曙光。
书摘
1.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2.当爱情在一个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苏醒以后,它会转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热烈的爱情也可能使他的精神重新闪闪发光。
3.他不该那样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4.人常说,浮得高,跌得重。
5.我愿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
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
哪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生存
你就应该把那里当做你的家园。
6.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啊。
7.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
8.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