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谷禁书》

第1章

亚马逊网荐语

对于任何一个难题,

    这儿都有一个解决方案;

    对于任何一个人,

    这儿都有一种寓意;

    对于任何的成功,

    这儿都有一条公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可塑的、深不可测的精神物质海洋之中。这些物质一直处于生命和运动之中,并且,达到了高度敏感的程度。它按照精神的要求构造思想的形式。而这些思想形式的模式或者矩阵,是按照这些物质所表达的形式展现的。我们的理想由这个模具所塑造,并浮现出我们的将来。”

    哈奈尔先生在《硅谷禁书》中写下了这些词句,从中,你可以精确地发现,你以及你的思想和感受是如何地形成你周遭的世界,同时,你也能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精神的能力控制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从这儿,你能够得到如下的秘密:

    1.掌握一种神奇的方法,让疾病和痛苦从此远离你的生活;

    2.学会对自己的运气、命运和机遇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3.只有2%的人促成了世界的进步,而本书的观念和方法将使你成为其中的一员;

    4.找到一种途径,使自己实现梦想,超越希望,过上自己所能想象到的最幸福、最圆满的生活;

    ……

    亚马逊网编辑

第2章

编者的话

20世纪初,查尔斯·哈奈尔因一本小书《The Master Key System》(即《硅谷禁书》)而声名鹊起,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政商两界精英人物的广泛重视。该书因其极具前沿性的思想、睿智的洞察力和非常简单实用的可操作性,成为当时人人争而阅之的畅销图书。

    在《硅谷禁书》成功的基础上,哈奈尔在其后续著作中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了其思想,如精神的作用、引力法则等,并于1922年推出了《Mental Chemistry》(《精神化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并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每一个难题,这儿都有一种解决方案;对于每一个人,这儿都有一种寓意;对于每一种成功,这儿都有一条公式。这本书运用了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方法,对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运用心灵的力量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人自身内在心理世界的和谐,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考虑到从它最初出版至今已过80余年,书中的部分内容,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差距。对此,我们根据时代的要求,对相关内容作了合并、删节和修改。同时,按照哈奈尔出版《The Master Key System》一书时的想法,他认为该书之后的其他著作,仍然是Master Key System的组成部分,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围绕着Master Key System这一思想框架进行阐述、解释和应用的。因此,我们在编辑出版哈奈尔这一著作的中文版时,试图将其按照同样的方式组成一个系列,即《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系列,这也是本书取名为《硅谷禁书》的缘由。对此,相信本书的读者能够理解。

第3章

最伟大的财富

你大概熟悉很多大人物挣大钱的故事吧,从卡耐基、洛克菲勒、特朗普到比尔·盖茨,他们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1.他们几乎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

    2.他们不得不利用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心智、去详细领会他们的生意。

    3.然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富裕法则和引力法则,这些为他们提供了把自己的观念加以具体化的方法和手段。

    4.之后,随着计划的就绪,他们不得不付诸行动。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不利用他们的头脑,如果不认识到正在为他们工作的力量,那么他肯定会失败,就像太阳肯定会升起一样。

    你会注意到,许多成功了的人并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有天赋的。

    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实现了他们的抱负,并非因为智力或天才,而是利用了他们内心的潜在力量,驱使他们走向顶峰。

    选择一目了然:要想实现你的健康、财富和幸福的梦想,你就必须学会利用你所拥有的、任由你处置的潜在力量……你需要《硅谷禁书》。

第4章

决定一生命运的三种选择

你怎样才能利用在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所出现的所有机会呢?

    第一种方式是守株待兔——希望并梦想着某件事情发生,期待把你带向你所渴望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干的,你可以看看他们的结果。日复一日,他们希望得到某件更好的东西,但这件东西从未出现过。就这样,他们挣扎了一辈子,斩获不大,得到的常常更少。

    兴许你不是那种人,否则你不会读到这么远。那么就把这一种方式从我们的清单上勾除吧。

    第二种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方式就是刻苦工作——非常刻苦。当然,刻苦工作是高尚的,也是成功和幸福的本质因素,但它并不是一切成就的全部和目的。你大概也知道,很多年复一年工作的人,都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有的人可能还有第二份工作,但他们从生活中所得到的东西,甚至还不如那些无所事事、白日做梦的人。这真悲哀,但却是真的。

    你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或新闻:有人一辈子为一家公司干活,到了退休的前几年,所得到的只不过是“裁员”的结果;或者,有人干活太卖命,以至于让自己过早地走进了坟墓。

    不,这第二种方式并不比第一种好多少。

    你能获得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头脑去恰当地思考。你可以学会如何利用那笔任由你处置的“最伟大的财富”。

    当你明白了如何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并把它们彰显为事实的时候,你也就认识到了你所渴望的东西离你并不远。实际上,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伸出手,抓住它们。

    学习这些课程的人都会发现,它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们所发现的是:富足是宇宙的自然规律——学会利用这一规律,就是带领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所需要的一切。

第5章

学会思考,才能学会创造

1 复杂都是由简单组成的。任何能想到的数字,都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组成。任何能想到的思想,都可以用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来表达。任何能想到的事物,都可以用若干元素来构成。

    2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世界是简单的。0和1是简单的,但它们可以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开放性的互联网空间。

    3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一种新的物质就被创造出来了,这个被创造出来的个体所拥有的特征是那些构成它的元素所不曾拥有的。因此,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给我们带来了盐,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钠或者氯的物质。而且,也只有这种化合能给我们盐,其他任何元素的化合都不能做到。

    4 在无机界中正确的东西,在有机界也同样正确。某些有意识的过程会产生某些结果,而且这种结果总是一样的。某种想法总是会紧跟着特定的结果,任何别的想法都无法服务于这个结果的产生。

    5 在这里我们要插入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精神化学。化学是处理物质在各种不同的影响下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内在变化的科学。精神被定义为“要么关乎心智(包括智力、感觉和意志),要么属于纯粹理性”。

    6 而科学是通过精确的观察和正确的思考,并加以检验的知识。因此,精神化学就是处理物质环境在心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精确观察和正确思考来加以检验的科学。

    7 正如应用化学中所发生的变化是物质有序化合的结果一样,精神化学中所发生的变化也遵循同样的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原理的存在不依赖于它们借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它们是独立且恒定的。光必定存在,否则就用不着眼睛;声音必定存在,否则就用不着耳朵;心智也必定存在,否则就用不着大脑。然而,个体的无穷性使力量得以彰显,正如思想的化合有无穷多种可能一样,其结果也可以在无穷多种境遇和经历当中看到。

    8 因此,精神作用是个体与那些普遍适用的理念的交互作用。正如普遍适用的理念是遍布于所有空间、赋予所有生物以智能一样,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万能化学家”精神的作用与反作用就是因果法则。因果法则不是在个体心智而是在普遍适用的理念中获得的,与其说它是一种客观能力,倒不如说它是一个主观过程。它放之四海而皆准。

    9 利用精神化学能够改变动物和人身上的有机结构。原生质细胞渴望光,这促使它放送出它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逐渐构造了眼睛。有一种鹿,其所觅食的地方树叶都长在高枝上,由于持续不断地伸颈够向它们喜爱的食物,于是便一个细胞接一个细胞地构造出了长颈鹿的脖子。两栖爬行动物渴望在水面上自由飞翔,于是它们发展出了翅膀,便成了鸟。

    10 对栖生于植物身上的寄生虫所做的实验表明,即便是最低等的生命也会利用精神化学。洛克菲勒学会了雅克罗卜博士作过的这个实验:为了获得材料,将一些盆栽玫瑰放置在一扇关闭的窗户前。如果听任植物干枯的话,先前没有翅膀的蚜虫就会变成有翅昆虫。经过蜕变,这些虫子离开了植物,飞向窗户,并沿着玻璃向上爬。很明显,当这些小虫子发现它们曾经赖以生息繁衍的植物,再也无法提供它们食物来源时,它们自我拯救的唯一办法,就是长出临时的翅膀远走高飞。结果,它们如愿以偿了。

    11 赤身裸体、凶残野蛮的原始人,蹲坐在阴森的洞穴里啃着骨头,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生老病死。无知,造就了他的敌意和他的不幸。“憎恨”和“恐惧”与他形影相随,手中的棍棒是他唯一愿意信赖的。他敌视野兽、森林、湍流、海洋、乌云甚至他的同类伙伴,看到的只有敌人,看不到它们互相之间或者它们跟自己之间存在的任何联结纽带。

    12 现代人天生就奢侈得多。爱,轻摇他的摇篮,萦绕他的青春。当他起身要去拼搏,手里挥舞着的,是铅笔,而不是棍棒。他依赖的,是他的大脑,如今还有他的肌肉。他深深懂得,肉体只是一个有用的仆人,既当不了主人也不能看做平辈。他的同伴和大自然的力量也都绝非他的敌人,而是能赐予他力量的朋友。

    13 从敌意到爱,从恐惧到自信,从物质的争斗到精神的控制——这一系列的巨变,都得益于“理解”的缓慢呈现,得益于他对下面这个问题理解的逐步加深:“宇宙法则”,究竟是值得羡慕的思想,还是恰恰相反?

    14 精神图景直接作用影响脑细胞,反过来,脑细胞又作用于整个生命,这一点早已被华盛顿史密斯学会的埃尔默·盖茨教授证实。实验选择了在某几种色彩占支配地位的畜栏里圈养的一群几内亚猪。解剖结果表明,猪大脑的色彩区域比圈养在其他畜栏里的同类几内亚猪的色彩区域要大。有人对人在不同情绪下的汗水盐分进行过实验分析。一个处在愤怒状态的人所排出的汗,虽然颜色与平时无异,但尝试放一点点在狗的舌头上,狗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15 心智还会改变血液的运行,这一点在哈佛大学对躺在跷跷板上的学生所做的实验中得以证实:当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竞走时,跷跷板会朝脚的一头下沉,而让他做一道数学题时,平衡板就会朝头的一端下沉。这一系列的实验都充分表明,想法不仅仅能以远超过电流的高强度和高速度在脑间持续不断地闪现,而且,还构建了它借以发挥作用的身体。

    16 显意识的心智活动,让我们了解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并借以认识我们周边的世界。而潜意识的心智活动,则是储存过往思想的仓库。

    17 注意观察孩子学习弹钢琴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显意识和潜意识的作用。老师教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手指、如何击键,但练习的最初,控制手指的动作实行起来有些困难。他必须每天反复练习,全神贯注于他的手指,逐渐做出合乎规范的动作。最终,贯注的全部精神成为下意识,手指被潜意识所控制。在他练习的第一个月,很可能是第一年,他只有把自己的显意识集中在手指上才能演奏;但到了后来渐入佳境,他就能一边与人交谈,一边轻松自如地演奏了。正是因为正确动作的观念已经彻底渗透到潜意识中了,潜意识完全可以指挥它们,显意识的作用彰显已经无关大碍。

    18 潜意识非主动型,只是忠实地执行显意识所暗示的东西。这样一种密切的关系,使得显意识的思考尤为重要。

    19 人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全部都受潜意识控制。潜意识只从显意识那里获得刺激,因此,我们只需改变我们的显意识思考,就能在潜意识中获得相应改变。

    20 我们生活的环境,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可塑的精神物质海洋。这种精神物质永远是活跃、积极的,敏感得无以复加。它能根据精神需求而随物赋形。思想,便是这种物质赖以表达的土壤或母体。

    21 宇宙一直是活跃的。必须要有精神,才能表达生命;没有精神,一切都不复存在。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这一基本物质的彰显证明,它创造万物,并持续不断地再创造。人的能力,就在于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创造者,而绝非被造物。

    22 思考的结果,成就了万物。人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正是因为在心底他不承认这件事是不可能的。人们凭借专心致志,遨游在有穷与无穷、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有我与无我的空间,并为它们建立起了联系,提供了互相转化的可能。

    23 伟大的音乐家创造出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抖的、神圣的狂想曲,伟大的发明家同样通过令世界震惊的创造建立了世界的联系。伟大的作家、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科学家,都获得了这样的和谐,并运用得如此宽广,感动世界。他们数百年前的创作,我们却才开始认识它们所蕴藏的真理。热爱音乐,热爱事业,热爱创造,让他们倾注全力,也促成他们稳妥地探索到了把自己的理想具体化的途径和方法。

    24 因果法则,无处不在,遍及整个宇宙,不停歇地发挥着作用,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此为因,彼为果,互为补充,决不能独立运转。大自然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美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宇宙法则,是永远活跃的。万物努力奋斗,就是为了求得宇宙的和谐。这一规律贯穿整个宇宙运动的始终。太阳、月亮、星星,和谐地守候着它们各自的位置,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在某时某地出现,天文学家正是借助这一精确的规律,才能够告诉我们:在千年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星星会在哪个不同的位置出现。因果法则,正是科学家预测和探讨的前提和基础。这个法则,同样贯通于人的领域。当人们说到幸运、机遇、偶然和灾祸,想一想,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难道不都是可能的吗?宇宙是不是一个单位?科学推论:如果是,而且,如果在其中一个部分存在规律和秩序的话,那么,它必定要扩展到其他所有的部分。

    25 相像导致存在的每一层面上的相像,当人们带着暧昧的倾向相信这一点时,他们拒绝在他们所牵涉到的地方对之给予任何考量。追根溯源于以下这个事实:迄今为止,人并没有认识到如何让跟他不同的经历相关联的某些“因”动起来。

    26 这种工作假说在几年前才被提出,应用在人的身上,我们不难归结出,宇宙的目标就是和谐,意味着万物之间平衡所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27 我们有一个思想层面——是让动物做出响应的作用与反作用的所谓的动物层面,但人对此一无所知。我们还有几乎是无限的显意识的思想层面,人可以对之做出响应。在这一层面上,我们拥有了诸如无知、聪明、贫穷、富有、病弱、健康等众多足够丰富的想法。思想层面的数量是不胜枚举的,关键在于,当我们停留在某个明确的层面上思考时,我们就是立足于这个层面对思想做出响应,而反作用的效果在我们的环境中是显而易见的。

    28 以一个正在财富的思想层面上思考的人为例吧。他被一种观念激发的结果就是成功,不可能有别的结果。他正在成功的层面上思考,他只接收跟成功相协调的思想,任何别的信息都无法抵达他的意识,因此,他对这些信息一无所知;事实上,他的触角进入了宇宙精神,并与他的计划和雄心赖以实现的观念建立起了联系。

    29 此刻,你不妨就地坐下,耳边放一只扩音器,听最美妙的音乐,或是一篇演讲,或是最新的市场报告。除了来自音乐的愉悦和从演讲或市场报告中所撷取到的信息之外,还显示了些什么呢?

    30 它首先显示,必定存在某种充分净化了的物质把这些振动携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物质必定充分净化了,足以穿透人类所知的每一种其他物质。这些振动必定穿透了各种树木、砖块或石头,穿越了江河、山脉、地上、地下,纵横天地万物,在纵横的时空里,时间和空间早已失去意义。在匹兹堡或任何其他别的地方的广播里,正在播放的一支转瞬即逝的乐曲,只要有了设备,你都能亲耳听到它,如同在同一间屋子里听到的一样清晰。这表明,这些振动的传播是向四面八方,不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耳朵,就能听到。

    31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纯净的物质,能够携带人的声音向四面八方发送,那么,同一种物质也将会同样能够确凿无疑地携带思想,这绝对可能!我们该如何确信呢?实验!这是检验想法、确认真理的唯一方式。你不妨按照程序,亲手一试。

    32 首先,就地坐下。选择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题目进行思考,沉静下来,一连串的想法就会接踵而至。一个想法会暗示另一个想法。你很快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只是这些想法彼此彰显贯通的通道。你难以置信,自己对于这个题目的认知居然会这么多,绝对超乎想象!你不知道,自己可以为它们捡拾出这样美丽的言辞,想法的诞生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你质疑:它们究竟自何而来?所有智慧、所有力量、所有理解的源泉,在哪里?你!你就是所有知识的源泉。因为每个曾经诞生过的想法不会消失,依然存在,准备并等待着某个契机,让它得以表达。正因为如此,你能够触碰到从前每位圣贤、每位艺术家、每位金融家、每位产业领袖的思想,因为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33 如果你的实验不幸失败,那就再尝试一次吧。大多数人在做事的时候都难以一次性成功。就在我们第一次要站起来行走时,也并不成功。如果要再次尝试,不要忘记,大脑是客观心智的器官,它通过神经系统跟客观世界相联系,这一神经系统通过某种感官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这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思想这种东西,我们既看不到也听不到,不能尝也不能嗅,无法触摸。当然,我们尝试接收思想时,这五种感觉都会失去意义。因为,思想属于精神范畴,无法凭借任何物质到达我们身上。那么,我们要同时放松精神和身体,发出求助信号,并等待结果。实验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接受能力。

    34 在谈到这种物质的时候,东方的科学家们倾向于用“气”这个词。“我们在其中生活、运动,并表现出我们的行为举止。”它渗透万物,无处不在,是一切活动之源。科学家们喜欢使用“气”这个字,因为它意味着能够被测量,对于机械的科学家而言,无法被测量的事物都无法存在。但谁又能测量电子呢?

    35 相对于原子的直径来说,电子的直径,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我们的地球直径相对于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直径一样。确切地说,经科学测定,一个电子是一个氢原子质量的一万八千分之一。由此看来,物质能够精细的程度,远远超出人脑所能计算的范围。电子等微粒构造物质的过程,是一个具体化智力能量的无意识过程。

    36 众所周知,食物、水和空气这几个基本元素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但确实还存在某种更基本的东西。我们的每一次呼吸,让空气充满了我们肺部,还让“气场能量”填充我们的身体。即使最简单的生命呼吸,也充满了心智和灵魂所需要的每一种必需品。这种赋予灵魂的生命,比空气、食物和水更加必不可少。没有食物,一个人也可以生存40天;没有水,能生存3天;即使没有空气也能坚持几分钟。古老的东方学说认为,一旦失去人体赖以运行的“气”,是一秒钟也坚持不了的。“气”是生命的主要本质,包括所有的生命本质。呼吸的过程不仅为身体的构建提供了食物,而且也为心智和灵魂提供了养分。

    因和果在思想的领域如同在肉眼所能见到的物质世界中一样,关系稳定,绝不偏移。精神是一位高明的织女,同时编织出内在性格和外部环境的衣袍。

    ——詹姆斯·艾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