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整太多又照顾不到,是很不负责任的。
在上一篇文章《向淘宝店铺学习知识管理》里我分享了自己在印象笔记的笔记层面上的一些整理手法,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笔记本和笔记本组层面的整理。
在印象笔记里的笔记本和笔记本组,它们的分类我认为要遵循克制的原则,也就是说笔记本和笔记本组不能整太多。
笔记本分类的常见问题
我们可以先来看几个例子。
下面这些笔记本分类截图,是我从网络上找到的,你可以看到,这几位朋友都建了很多个笔记本,他们对于笔记本的命名是相当地随心所欲的。
特别是上面的第 3 个例子,如果你仔细数一下,你会发现它一共有 24 个笔记本组,这是相当厉害的。我们知道,笔记本组是折叠的,打开里面还会有多个笔记本,我们算它平均有 2 个笔记本好了,那这位朋友至少拥有 48 个笔记本。
这些笔记本相当于 48 个文件夹,根据我们在电脑上的使用体验,这种情况下要打开某一个特定的笔记本,是要费些时间的,就算你用快捷键来搜索笔记本,因为有 48 个名字,如果是你,我估计你一时间也很难马上想到要输入什么样的关键词来进行搜索。
实际上,这种笔记本组和笔记本同时有很多个的情况的相当常见的,我刚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
我跟这些朋友之所以这么做,通常是因为建立笔记本的时候比较随意,想到一个好像挺合理的名字就新建一个笔记本,对于笔记本的命名也没有规则,总体的分类比较混乱,最终导致整个笔记本的结构可以说没有结构,不成系统。
面对这种笔记本分类混乱的状态,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要存放某一条笔记的时候,会纠结于存放在哪个笔记本更为合适。
这种纠结多了之后是可怕的。
而更为可怕的是,为了避免这种纠结,有一些朋友还想出来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
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做「其它」的笔记本,把一时间不能分类的笔记都存放在这里面。
如果你也这么做,那相当于埋下了一个隐患,不出意外的话最终大概率的后果是:你的很多笔记都会存放在这个叫做「其它」的笔记本里边,这实际上让笔记本的分类没有了分类,相比于这个叫做「其它」的笔记本,另外的笔记本就形同虚设了,它们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于是,整个笔记本系统会面临着崩溃的风险。注意呀,我这里说的崩溃,并不是指你的印象笔记打不开了,而是指你往笔记本里面存放东西然后调取信息的时候,有一种用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的感觉。
当然了,还有一些朋友,发现了这种风险,想要摆脱这种不好的状态,于是呢,他们去学习其他人分享的一些笔记本分类,然后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笔记本分类。
当他们把一条一条的笔记按照新的分类整理之后,发现自己爱上了整理,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为了整理而整理,甚至陷入了整理迷局当中,你要知道 ,这些朋友光在笔记本的整理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请你注意,据我所了解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这是很多朋友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状态。你可以看到,笔记本的分类问题已经成为了印象笔记用户的老大难问题。
笔记本的本质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态度,要重视分类这件事情。
你知道吗?很多朋友对于分类这件事本身是不够重视的,随意建立笔记本,就是不够重视的一种突出表现。
那我想告诉你的是:分类,应该是一个很严肃的科学问题,你要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你需要认真对待分类这件事情。
我们对于笔记本的分类,或者对于其它事物的分类,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我们对于笔记本这个东西的认知,当我们对它的认知足够清晰的时候,分类自然就会清晰了。
我们知道,印象笔记里的笔记本就相当于我们电脑里的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可以存放多个文件就相当于一个笔记本可以存放多条笔记。笔记本也相当于图书馆里边的书架,一个书架可以存放多本书就相当于一个笔记本可以存放多条笔记。
如果你深入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笔记本,文件夹,书架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空间上的限制。
什么意思呢?你看呀,任意一条笔记,只能存放在一个笔记本里边,任意一个文件,只能存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边,任意一本书,只能存放在一个书架里边。这就是它们空间上的限制。
也就是说,印象笔记里的任意一条笔记,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笔记本,而一个笔记本就是一种类别,这背后也就意味着:一条笔记只能归属于某一类别。
你要知道,一条笔记只能归属于某一类别,这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很明显,在现实世界里面,我们知道某一个事物它往往可以归属于多个类别。
比如,一部电影,周星驰的《功夫》,你可以把它归为喜剧片,你也可以把它归为动作片,励志片,国产片,贺岁片,甚至是商业大片。
再比如,一本书,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你可以把它归为励志类,成功类,你也可以把它归为演讲类,故事类,投资类,书单类,金句类,甚至你还可以把它归为查理·芒格类。
你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可以归属到不同的类别。
可是,如果我的一条笔记内容是《穷查理宝典》,这个时候,就算我有这几个笔记本,由于一条笔记只能存放在某一个笔记本里面。
比如我把《穷查理宝典》这条笔记存放在投资类这个笔记本里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穷查理宝典》只能归为投资这一个类别了,我在其它类别的笔记本里边是找不到它的。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记本的空间限制突然变成了一个天生的缺点,不管我建立多少个笔记本,它始终没有办法突破这个限制。
怎样做好笔记本分类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这个《穷查理宝典》:
你发现没有,这些类别实际上也可以是一个个的标签。
是的,你看到了标签这两个字。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把《穷查理宝典》这条笔记归属到多个类别,那就是使用多个标签,给它贴上多个标签。
只有标签,才能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把同一条笔记归纳到不同的分类里边。
你要知道,标签在印象笔记里是另外一套系统,关于它的具体用法,我以后会专门写文章来给你分享,这里我们先不展开。
我们还是回到笔记本分类这件事情上,当有了标签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笔记本吗?
需要的。
因为笔记本的空间限制并非一无是处的,它满足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它可以把相关的信息归为某一个特定的类别,让我们快速地找到。
好,既然分类还是有必要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好这个分类呢? 笔记本要建立多少个?笔记本要怎么分类才是科学可行的呢?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刚开始这些朋友的笔记本分类截图,你会发现他们的分类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这些分类存在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一些类别。
正是因为这样的多个维度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混乱。
所以,我想分享给你笔记本分类的第一个原则是:只需要在某一个维度上进行分类。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你首先需要一些逻辑思维。
有一本书,叫做《金字塔原理》,是一位叫做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的老太太写的,这本书被很多读者认为是讲述逻辑思维理念的经典著作。
在这书当中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叫做 MECE 的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事物的分类要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复,而合在一起又能做到完全穷尽无遗漏,精简成一句话就是: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
也就是说,当你的笔记本按照某一个维度进行分类,如果能够做到这个「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那这样的分类算是科学可行了。
实际上,这种不重复无遗漏的分类在现实世界里边有很多。
比如这样的分类:
学习,生活,工作是一个维度的分类,在学习,生活,工作的下面,又可以是相同一个维度的分类。你会发现,每一个分类下面,还可以按照某一个相同的维度继续分下去。
但是,你发现没有,如果你完全按照这样的一个分类来建立笔记本,你会拥有很多个笔记本,这又掉到一个大坑里边了。
你要知道,你的注意力是没有办法覆盖到这么多笔记本的。
就像你在家里搞了很多个收纳箱或者柜子,把一些东西分门别类地存放进去了,感觉是整理得挺好的,可是结果往往是:大部分收纳起来的东西,在那里躺了很久很久都没有派上用场,而那些当初看起来还不错的收纳箱和柜子,不但占用了你房子的空间,还布满了灰尘。这些东西整得太多而你又经常照顾不到它们,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所以,我要分享给你笔记本分类的第二个原则是:笔记本的数量要克制。
实际上,你只需要这里最上层类别的三个笔记本:学习,生活和工作。其它往下的所有分类,你可以把它们变为标签,标签还可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
为什么笔记本的数量要这样克制呢?
因为当笔记本数量太多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你的大脑也会产生记忆的负担。
在 1956 年,有一位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A. Miller)一直以来被一个数字所困扰,他总是认为阿拉伯数字中的 7 跟一些特别的事情有关系。
于是,他展开大量的研究,最后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题目是:《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这篇论文主要的结论是:年轻人短时间内的记忆广度大约是 7±2,也就是 5-9 个信息组块,其中包括了阿拉伯数字、字母、单词或者其他的一些单位。
这个结论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一组信息如果超过 9 个,一般人是很难马上记住的。
有趣的是,到了 2001 年,在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有一位教授考恩(Cowan) ,他认为米勒这个哥们高估了人类的大脑记忆容量,于是他又发表了一篇论文 《 神奇的数字 4 :心理存储能力的再认识》 ,他指出我们一般的大脑只能记住 3-5 个独立的信息组块。后来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科研机构经过反复研究之后也倾向于支持这个论点。
而当我们在记忆手机号的时候,通常会把数字拆分为3个-4个-4个,或者4个-4个-3个,这样来记会很快地记住,实际上我们这种做法也支持了这个论点。
不管实际的数字是多少,如果你曾经背诵过小学课文或者英语单词,你应该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记忆是不靠谱的,我们大脑永远都在想办法不去记东西,能不记就不记。
如果你有多个笔记本,你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体验:虽然在印象笔记里面这些笔记本你经常会看到,但是最终你能熟悉并且记住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所以呢,为了让你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了减轻你大脑的记忆负担,笔记本的数量需要克制,请你记住:少就是多。
总结
最后,我稍为给你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很多朋友对于在印象笔记里边的笔记本分类问题没有足够重视,他们缺少全局的一个考虑,导致出现多个笔记本组,折叠有多个笔记本,这很容易出现笔记本形同虚设,甚至整个笔记本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
而笔记本本质上相当于文件夹或者书架,天生具有空间上的限制,无论你怎么样分类,一条笔记也只能存放在某一个笔记本里边,这就会导致那条笔记没有办法归到其它类别里边,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的。
如果想要一条笔记可以归纳到多个类别里边,并且在需要使用时能够被快速地提取出来 ,你只能依靠标签来实现。
但是,就算我们有了标签,基本的笔记本设置还是要有,因为笔记本的空间限制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把相关的信息归为某一个特殊的类别,让我们快速地找到。
在笔记本的分类上, 我们只需要在同一个维度上进行,并且笔记本的数量要做到克制。
实际上,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停地做着分类这件事情。因为对事物进行分类,就是我们了解事物,思考事物规律,形成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
对于某一个事物的分类,思考的维度可以有很多个,这也就导致了我们会呈现出来五花八门的分类。
对于笔记本的分类维度, 我个人主要应用了 GTD 的做事方法论,你可以看到,我只有这么几个笔记本,这些笔记本的数量是相当克制的,它们是一秒可见的,也是一秒可搜索到的。
我使用这样的笔记本分类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认为它们是一套科学可行并且崩溃风险极低的笔记本分类系统。
我在上面提到的 GTD,它的全称是 Getting things done,它是美国的一位时间管理专家大卫·艾伦(David Allen)提出并且传授多年,也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流程和行为管理方法。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这个方法论的很多资料。我也会在以后的文章当中给你分享我对于 GTD 的一些理解和应用。
我是金龙,非常感谢你今天的耐心阅读。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科学高效的印象笔记使用手法,可以关注公众号【龙门学堂】,每天前3位朋友提供 1 对 1 免费咨询,同时赠送价值199元《印象笔记高手标配》手册。
更多印象笔记相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