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现在年轻人结婚的条件之一就是不与父母们住在一起,女主人只有一个,无论是年轻人和公婆住在一起,还是和岳父母住在一起,时间久了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

刘凤华夫妇自从女儿成家结合女儿住在一起,至今已经13个年头,一直相安无事,而且还有一起继续住下去的意思,刘凤华夫妇和女儿一家到底是怎么相处的?


01

刘凤华夫妇结婚后一直和老公在基层工作,她是产业工人,老公张世军是子弟学校的老师,女儿娜娜刚刚断奶就被送到城里婆婆家帮带,节假日夫妻两个便回城里看望女儿,这种模式一直维持到女儿大学毕业回到本地参加工作。

虽然刘凤华早在市里买了住房,但是他们夫妻不经常回去居住,娜娜平时住在学校宿舍里吃食堂,周末依然回到奶奶那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娜娜工作的第二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高中部的吴凯,交往一段时间彼此感觉不错,两个人的关系确定下来后,见过彼此的家长并且得到了认可,婚事很快提上了日程。

吴凯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到这里工作的,父母和姐姐都在家乡,条件不错全款购买了婚房,并且按照吴凯和娜娜的想法装修完毕。刘凤华承包了婚房里所有的电器以及厨卫设施,根据装修进展抽油烟机、马桶等等都一一归位,装修完毕,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电视一应俱全。


女儿女婿举行婚礼的时候,刘凤华刚刚退休,两和年轻人任职的学校又在市郊,要赶早班车才能到达,况且两个年轻人不会做饭,刘凤华心疼女儿女婿就住在女儿家给他们做饭,并且把午饭也顺便带上,下班回来天色已晚,有特腾腾的饭菜,周末老公过来团圆。

定亲时刘凤华夫妇一再强调本地没有彩礼一说,可是准亲家说什么都要按照他们家乡的习俗:“在我们老家,不送彩礼娶媳妇,别人笑话。”

婚礼过后,刘凤华又添了一部分给女儿女婿当心家庭的启动资金,刚好够小夫妻函授本科的费用,妥妥的双方父母支助一对年轻人回炉深造,提升学历。


02

函授顺利毕业,娜娜怀孕了,每天挤公交上下班不方便也不安全。

亲家和刘凤华商量:“我们想着给孩子们买一辆代步车,可是资金不到位,怎么办?”

“要不然我们也出点。”买车是个大数目,总不能让亲家一家出吧,“孩子们看了一辆车,我们能出三分之一。”

就这样亲家安分之一、刘凤华家三分之一、小两口出三分之一,一辆心仪的代步车就到位了。


宝宝出生之前,亲家提前买好了宝宝所需要的东西,自然还有婴儿床,而刘凤华则给女儿准备了坐月子要吃的食物。

亲家心心念念的是男孙,儿子都是超生的产物,在他们老家有个儿子是天大的事情。

生孩子这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女宝顺利出生后,亲家母的失望写在脸上,娜娜还在里面缝针,亲家母就发话:“满月后我把孙女带到老家去……”言外之意就是让儿子儿媳尽快生二胎。

尽管刘凤华心里不高兴,但也没有反驳,内心肯定不爽:“我女儿还在里面没有出来,你就这样说,感情不是你的女儿……”但这话刘风华始终没有说出口,也没有说给女儿,更没有说给女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整个月子期间,娜娜的饮食刘凤华亲力亲为,不让亲家母染指,其余的亲家母随意就好。


多一个宝宝,多一份开销,孩子成长的前两年奶粉、尿布开销大,但是刘凤华只管生活开销,宝宝的开销不参与,在她的认知里:“宝宝是女儿女婿的孩子,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宝宝的养育,我们不能过多参与。”

每天下班回来,娜娜和孩子互动,吴凯洗锅洗碗,刘凤华到小区活动一下,顺便购买第二天的蔬菜,然后回到卧室休息,带一天宝宝累并痛快着。

每年寒暑假,刘凤华早早就催促女儿一家三口去看望公婆,尤其是寒假临近,刘凤华提前准备好本地特产让女儿提前回去过年。

女儿总觉得对不住爸妈:“过年也不能陪伴你们。”意思是想让老公一个人回家过年。

“平时咱们天天在一起,你公婆也就寒暑假才能和你们团聚,你再不带着宝宝一起回去,你让吴凯怎么想?”刘风华劝着女儿,“再说,你们不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看奶奶和姥姥。”


03

外孙女琪琪上幼儿园的那年,张老师终于退休了,擅长厨艺的张老师成为了家庭大厨,刘凤华只需要接送琪琪上下学,其余的时间是自由的,于是愉快地参与了小区的舞蹈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张老师偶尔和老友聚餐,小酌几杯,顺带也承包了采购的任务。


这几年,娜娜和吴凯固定支付家里的水、电、暖、气开销,其余的基本都是刘凤华夫妇在支付。

现如今琪琪开销减少,娜娜主动提出上交生活费:“我们现在工资也涨起来了,我们也负担一些家庭开销。”

刘凤华没有拒绝:“你们看着给吧,多少随意。”

每次琪琪看到妈妈给外婆钱,不解地问:“为啥要给外婆钱?”

“咱们家吃饭要买菜呀,你们一家三口的饭钱妈妈替你们交,外婆和外公吃饭的钱外公交。”刘凤华只能用这用方式给琪琪解释。

“妈妈交多少呀?”孩子永远都带着好奇心。

“你妈交1000元你们三口的伙食费,外公交3000元我们两个人吃。”虽然琪琪对数字不敏感,但她知道妈妈和外公都给外婆交钱。

其实,刘凤华并不缺那1000元,女儿给,咱就要上,要不然他们一家三口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该父母出钱。


刘凤华支撑着家庭大头开销,极大缓解了娜娜和吴凯的经济负担,吴凯父母在老家不但有退休金,还有房租要收,也不用吴凯经济上负担,这些年他们手上也有一些积蓄。

本市的重点高中搬迁到市郊西北部,当然那块地方新建的楼盘比较热门,娜娜和吴凯立即按揭一套,取出公积金装修后就出租,以租养贷,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房子购买的三居室,如果将来琪琪能考到这所学校就读,祖孙三代还能住在一起,要不然娜娜和吴凯在市郊东北部,学校在西北部,哪能来得及给孩子做一日三餐呢?


04

二胎政策放开后,娜娜婆婆就像得到了救星,立马给娜娜打电话:“二胎政策放开了,你们抓紧时间要个二胎,给琪琪做个伴。”言外之意赶紧生个孙子吧,要不然脸上无光,在亲戚邻居面前都没有炫耀的资本。

娜娜根本不理会婆婆的要求:“不带孩子,不管宝宝的成长,最难带的那几年都是我妈在付出。”讨厌归讨厌这些话也只是在心里吐槽一下,还是给婆婆面子,岔开了话题。

婆婆看娜娜不接招,转头就给刘凤华吹风:“你看现在让生二胎了,娜娜好像不积极,你劝劝吧!”

“劝劝?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宝宝三岁前带宝宝的辛苦历历在目。”刘凤华心里再抗拒,嘴上还是很和气,“看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勉强。”

刘凤华心里明镜似的,亲家母比自己大几岁,第一个孙子都没有带,再要一个更没有条件带,催生谁不会?一旦生了二胎,自己也是奔六十的人了,还不知道有没有能力带?自己的身体怎样都是个未知数,找那么麻烦干什么?不如自己过得开心一点就好。


后来,无论亲家母再怎么打电话,刘风华就推到女儿女婿身上。

转过头给女婿亮明观点:“你们生二胎我们也没有意见,你们生自己想办法带,我们两个岁数大了没有那个精力,再说你爸可能要轮换照顾奶奶,我也要照顾姥姥。”

女婿是个明白人,这些年岳父岳母对小家庭的帮扶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自己是父母超生的,属于中年得子,除了结婚时购买一套房,琪琪出生后,说带回家不过是想把户口落在老家,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么多年没有带过孩子一天,现在这个岁数了还催生,自己没有能力带,不过是为了面子!

既然自己家没有矿要继承,再说再生一个孩子又如何?

以后的事情,女儿自己就摆平了父母的催生,不让媳妇为难,更不让丈母娘闹心。


后来琪琪上学不用接送了,每到周末刘凤华老两口就回到自己家里小住两天,周一早上再到女儿家居住,寒暑假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


有时候,也有朋友调侃刘凤华:“真的没有出息,一天天黏在女儿家里,回到自己家里多自在。”

每每这个时候,刘凤华总是笑笑:“咱就是老没出息,离不开女儿。”

其实,刘凤华想说的是:“自己的女儿不忙,还指望谁呢?自己辛苦点,女儿生活得就轻松许多。”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也许就是刘凤华们真实的内心写照吧,也是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2021年,10月7号,多云。 今天,孩子们都回去了,又剩下我们两个老头老婆了,从寂静到热闹不过也就这六七天...
    谷晓慧阅读 1,735评论 1 3
  • 老婆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十多年前,先后住院作过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这一次体检时发现右乳头溢血,...
    小小苔花阅读 4,326评论 19 20
  • 我老公也像文中(网文:58岁儿子为88岁母亲乱跳的这支舞,感动了无数网友)的这位儿子一样,心中永远装着父母。只是他...
    简儿的十年阅读 3,902评论 4 7
  • 平凡的日子就像冬天的雪花一样,落入地面,不久慢慢融化,尤其在这样的暖冬。 昨日,小雪,零下1到4度。但是到了傍晚马...
    苹果树tree阅读 3,490评论 13 22
  • 剧中有很多让我留恋的情节,但最让我揪心的是朱一龙饰演的齐国公之子齐衡对盛六姑娘的一往情深。 盛六姑娘是盛家买来的小...
    山西胡杨阅读 3,244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