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中国一共有七个国家,而大家都知道,最终是由秦国统一的天下。那么,为什么历史会选择秦国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呢?其他国家能否有这样的机会和实力呢?且不说别的,就单说魏国,魏国是战国最开始实行变法的,也是战国最早开始强盛称雄的国家。虽然在魏文侯及魏武侯时期,魏国强盛百年,但到了魏惠王时则开始走下坡路。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长久强盛,必然不是因为一两个国君的英明神武而导致的,肯定是因为历代国君都呕心沥血的治理,才能达到一个长久的强国。那么秦国是这样吗?有人说,秦国并不是代代出明君,而是秦国没有出现昏君。这句话的看法十分精辟,历史也确实如此。尤其是在孝公时代、昭王时代和秦王政时代,皆是秦国最重要的时期。
秦孝公拉开了秦国强盛的帷幕,秦王政则继承祖宗基业,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任务。在这三个时代中极为值得称道的,应该是秦昭襄王时期。这是秦国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由称霸一方转变到统一全国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秦昭襄王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范雎,是他为秦昭襄王提出了极为重要的谋略。
范雎其实是魏国人,早年他去各国游历,都没有得到重用,只好回到魏国,希望在自己的祖国能得到用武之地。而之后的一次经历,差点让他死在国内。当他再次回到魏国时,投靠的是魏国中大夫须贾。
有一次,须贾奉命去出使齐国,但是留在齐国几月都没有得到齐王的召见。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自己的手下范雎竟然受到了齐王的热情招待。齐王不仅给范雎送来了酒和肉,还送了他一堆金子。这就让须贾气的不行,想着自己受了这么多苦,他倒是享福了,就立马收拾行李,带上他回魏国。
一回到魏国,须贾立即向魏国相国魏齐告密,说范雎将魏国机密告诉了齐国,因此受到齐王礼遇。魏齐听了十分生气,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过范雎来就命人将他往死里打。这可不是夸张,手下的人真的往死里打范雎。范雎无奈,只好装死。眼见范雎不动了,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拿草席一卷扔在了厕所里。
等所有人都散了之后,被打的只剩一口气的范雎,在狱卒的帮助下逃了出去,安身在好友郑安平的家里。恰巧此时有一个秦国使者出使魏国,郑安平就向他推荐了范雎。秦使与范雎聊了一番之后,确实觉得范雎是个人,就在离开魏国的时候将他带到了秦国。
然而,死里逃生的范雎本以为自己的一身才华终于可以在秦国施展了,但秦国这时国力已达到鼎盛,国中人才济济,他并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重视,只获得了一个很小的职位。就这样在秦国呆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机会。
原来国相魏冉,向秦昭襄王提出一个建议,要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这个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在朝中侍奉几代秦王,位高权重,并且昭襄王就是他立的。所以,昭襄王很快就答应了这个建议。而范雎则在这里面看出了端倪,立马写一封信给昭襄王,信中说,我有大事要跟你讲,但是信中不能明写,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可以杀了我。
秦昭襄王看了信后,觉得范雎以性命为赌注,一定是有什么重事要说,就赶快派人用专车把范雎拉过来。而当昭襄王恭恭敬敬的将范雎请进宫中后,范雎却一言不发。昭襄王向范雎长跪,并且恳切的问道:“敢问先生有什么赐教?”但范雎只是嗯了两声,什么也没有说。过了一会儿,秦王又跪着向范雎问道:“先生是有什么赐教我吗?”这样连续问了好几次,范雎才开口。
范雎说:“魏冉建议秦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是有私心的,因为他的封地就在那里。就算可以打过,但打下的土地中间隔着国家,并不属于秦国的。只有打临近的韩魏等国,打下的土地才属于秦国。而对于暂时打不到的国家,要采取友好的外交。并且在国内,只知道魏冉和太后,却不知道大王您,希望您可以削弱他们的实权,将政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将战争与外交完美的结合。于是,秦昭襄王采用了范雎的计策,对内罢免太后和相国魏冉,对外采取远交近攻,逐渐蚕食各国,最终让秦对六国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