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能——成为非标品

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50727

车票价:1440RMB

经停站:摘抄站、回顾站、启发站

参考资料:《软技能》


摘抄站:

1)合适的人:第一,双方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要契合;第二,企业普遍看重“工作软技能”而不是“专业硬知识”的匹配。

2)创意和社交智慧,都属于软技能。前者对应工作能力包括分析数据和信息、创造性思考,还有为他人解释信息,也就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后者包括建立和维护个人关系、谈判与争端解决、指导和激励下属、指导和帮助他人发展。

3)简言之,一名理财师若想让自己的薪酬水平从一万元到三万元再到五万元的跃迁,就要从“熟练工”到“社交达人”再到“创造型的领导者”,每一步都对应着软技能的提升。

4)入门靠硬知识,跃迁看软技能。

5)未来的职场生态,会竹简向“硬知识决定下限,软技能决定上限”的生态演变

6)经济学家范里安:你必须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


回顾站:

金融学家唐涯,笔名香帅无花老师,在《软技能》书中以2023年16-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的数据作为开篇,说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从求职者的视角上看,当前的就业环境十分内卷,卷考公、卷考研,竞争压力十分巨大。而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大量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人才短缺,招不到合适的人。在企业主与求职者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需要求职者通过学习、掌握、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软技能才能够补齐。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人们所学习与掌握的是硬知识。一位大学专业主修财务会计的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如何做账,账本与账本之间的勾稽关系是什么,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这些指标,等等,在大学的课程中都有所涉猎。学生们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后便可以在求职市场上以此为基础,找到与此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再慢慢成长、发展、逐渐升职加薪。

然而,现实生活中会发现,职场中的绝大多数的人正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大学专业大相径庭,甚至毫无关联。作为企业主,在招聘的时候也不仅仅是只看求职者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综合性地考量求职者的整体素质。例如,在文章中,香帅老师举了自己姐姐的例子,香帅老师的姐姐是一家投资孵化公司的CEO,想要招聘一位财务人员,但始终招不到,原因是其所招聘的财务人员与过去我们所以为的财务人员完全不同。过去我们所认为的财务人员是要能做账,要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最好是顶级名校毕业,有国际高端的会计证书,而香帅老师姐姐所想要的财务人员是既要有财务知识,还要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即光有财务知识还不够,还要有软技能。

而软技能的学习、掌握与使用并不是传统的教育体系所能教授人们的,是需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行培养的。香帅老师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认为有三种能力很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分别是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并制作了《中国职业技能发展数据报告》,在《报告》中香帅老师讲世界上绝大多数职业的薪酬、最优待的城市、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指数等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希望将人培养成统一的标准化的人才。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标准化、模块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们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正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福尔摩斯对于自我职业的定义,其认为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是侦探顾问,这份工作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胜任,为此,其需要掌握的所有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都是仅仅围绕着自己的侦探顾问的工作所开展的。

就像作为医生的“我”在整理完福尔摩斯的知识储备所发出的惊叹一样“我把这些本领一一整理出来,还是不知道这位老兄究竟是做什么的,真是白费工夫”。在这里“我”是按照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式,认为掌握熟练的化学知识一定是化学老师、科学家,而不会联想到熟练掌握化学知识是为了破案。

硬知识让人们成为相似,而软技能让人们变得不同。或许,在未来,成为非标准化产品才更有出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