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电影“美丽心灵”,其实最震撼的就是纳什教授接纳了自己的幻想,并与之共存,又让我联想到昨天看的电影“盗梦空间”男主的妻子因为在潜意识被植入了怀疑一切的思想,因此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最后选择了自杀。电影中纳什提到了自己用意志和逻辑分清了脑中的幻觉,并与之共存。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荣誉降低了社会尺度,让大家的标准被降低了。无论是啥,都说明了社会之建构性。我觉得纳什教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博弈论和纳什平衡,还有社会对失序的“疯子”有了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身心二元对立是很大的问题,电影中的精神病治疗也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认为那是脑部出了问题。当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也同样被那个时代的人认为是疯子。我不想以未知的平行世界来解释纳什的幻想。一开始他点明了自己有两颗大脑和半颗心,到决定放弃药物治疗之时,他的妻子和他说,大脑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心灵去解决。纳什的心智在社会上来说是不够成熟的,少社交,喜欢独处,而大脑却异常聪明,心与脑的不协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当他能用心灵去接受自己的幻想(理想),不再任其摆布和与之对抗之时,那么他自己也获得了平静与解脱。电影中他和妻子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如此,但是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不也就是要给人以希望和传播美好的吗?
因此,学会相信,学会包容,是成长的一部分。我感觉所谓的成人礼,过渡阶段,指的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在不少传统社会中会以特定的仪式和同龄人一起经过阈限阶段来完成这个成人礼。当时,从外部环境来说,纳什所处的世界是动乱变迁的世界,冷战时代,大家都在迷茫恐惧之中。然而,对于纳什个人来说,他的世界没人懂,他只能靠自己来完成这个成人礼,将自己与社会相融,而“发疯”就是他的过渡阶段。如果说还有更深层次的隐喻,那么那个阶段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阈限阶段,大家在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徘徊,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最终科学与理性占了主导,回归到“正常”的秩序之中。
纳什在20几岁就用数学公式写出了博弈论,此后是用自己的人生在书写博弈论,大脑与心灵的博弈,个人与社会的博弈。在他个人身上,博弈论上升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有了温度,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