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第二谈拆书稿——资禀与修养

原作:朱光潜先生

拆书稿:江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懈怠者无论资禀深厚都会被文学的大门关在外面。

      资禀是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只在类别和程度上有差别,没有绝对区分。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会运用语言文字,就具有欣赏和创作文学所必须的资禀。

      一个人应该考虑的不是自己究竟是否该在文学上下苦工,而是自己究竟是专门做文学家还是做一个有欣赏文学和表达思想情感能力的受教育的人。后者只要经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但如果要做一个文学家,就需要自问在文学方面是否有特殊资禀了。一个人若性不近文学而强做文学家,就耽误了他在别方面的特殊资禀。

      有资禀只能说明一个人有潜能,要潜能成为事实,不能不借人力造作。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深厚的文学资禀,倘不下功夫修养,也必定苗而不秀。资禀越卓越,修养越深厚,成就也就越伟大。李杜在诗上都是有大天才的人,可读过他们诗集的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在修养上所下的功夫。李白在思想上有道家底子,在文学上从《诗经》到齐梁体诗,都下功夫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为世所共知。长久的耐苦不一定成就天才,天才却耐于长久的耐苦。

      举起大要,文学方面的修养约有三端:第一是人品的修养,文学家心中可以有自己特有的田地,但他必须有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其次是学识经验的修养,文学家要坚持读书,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多实地观察体验;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文学家必须能比一般人更精准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文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