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在巷子窄在门

成都宽窄巷子两个最著名的场所:宽巷子11号和窄巷子27号。没有人去宽窄巷子会遗漏它们。

窄巷子27号流传着两个版本的故事。一说30年代初,王姓国民军官买下这个西式洋楼。抗战,军官出征,一去再无音讯。只留下这个小洋楼,和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妻子。另外一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在那个封建年代自由恋爱,结识了翩翩少年。后来,少年出国留洋,留下了长久等待的女子。后来......

故事无从考证,爱情却成为传说流传了下来。或许因为等待总让爱情凄美或悠长,就像《来自星星的你》千颂伊对叫兽说:“我很擅长等待的,一年,两年,十年还是不回来了?”如今,每次到宽窄巷子27号都能看见年轻的摄影师带着笑靥如花的新人拍着婚纱照:“笑一个,好!”,“新郎搂一下新娘,表情自然一点,好的,看这里!”惹得一旁路人纷纷围观拍照,道路常常堵塞。

和小洋楼相反,宽巷子11号是中式建筑。庭院深深,青砖灰瓦。11号之所以吸引眼球,大抵是因为奇特的院门和门头上的两个字。院门是用青砖砌成带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门,门洞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浓浓的中式风味兼带着西方的个性。这个门头也是宽窄巷子里面最富标志性门头之一。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拍照都会拍到那个门头,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几乎第一次去过的游客都不认得那两个字。

是的,恺庐——宽巷子11号。这个传奇的建筑,注定了住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普通的人。无论是百年前,建筑此宅院的主人本是留洋归来,取革新思想而建筑院落。还是解放前夕,川西电台台长陈希私邸,蒋介石曾经来过。亦或是后来世代住在此地的八旗后裔,川音副教授拉木尔羊角——一个心脏在右边的奇人。

有故事的,并不仅仅是11号和27号。一千多年前,历史上著名的“准葛尔之乱”后,康熙三千八旗选千名精兵留守蓉城,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沧海桑田,当年的42条兵丁胡同至今留下了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并且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而宽窄二字,本身就毫端蕴秀、口齿生香,如人生圭臬。

这些古街道,始终和住在这里的人们流淌着同样的血液:“万能教授”张圣奘、画家张采芹、中医大师周济民,古琴大师蓝桥生等,还有不知道多少人坐在装着土豆的浮雕三轮车上拍过照的作者朱成,每周都会定期展出艺术品的白夜书吧女诗人翟永明——这也是宽窄巷子为数不多的艺术廊之一。以及许多人并不知道的“宽云窄雨”会所女主人米瑞蓉。有时候,走过张采芹故居前,看那年年如一卖烟丝的老人,都会不由猜想,会不会其实就是某个名人在此隐居?

或许正是因为那些底蕴和这些人,宽窄巷子里面每个场所,取名各有特色。就餐的龙喧、上席、尽膳、宽坐、海棠晓月、天趣、九一堂、大妙、荷欢、滴意;喝茶品酒的花间、听香、可居、里外院、柔软时光、点醉、白夜;还是淘趣的连上莲、锦华馆、如意、宽度、子非,都如清风皓月,观之忘俗。就像读《枕草子》清少纳言“香炉峰之雪当如何?”轶事,松尾芭蕉的俳句《花开》:不知何处花开,香气扑鼻来。

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淘在井巷子。如今的宽窄,每至周末,游人如织,匆匆来迟迟去。至节日人满更无立锥之地。去宽窄巷子取闲,当择平常时光。宽窄有茶事,三五好友围坐品茗,闲话浮生。或者独自一人,翻翻《成都旧事》,看看肖全拍的三毛在成都。老井翠竹映青莲,青砖小瓦生碧烟,也会让人陶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文化地标。我的《窄巷子 宽生活——成都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之路》一书正式亮相。 《窄巷子 宽生活》一书...
    杨不易阅读 5,564评论 0 3
  • “旅行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躲藏,是让我们看到想象之外的世界,然后不再困囿于眼前的喜怒哀乐。” ——题记 我窝在青...
    EutyDing阅读 5,096评论 6 24
  •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的麻将声确实吵闹、夜生活也过于丰富,而且不能否认的是,沉沦在 其中的人并非寥寥,...
    胡文凯阅读 3,541评论 0 1
  • 文/熠歆 其实,我也不知到怎么吃这块肉啦…… 今早,10点20左右,吃了一碗面条,就没吃早饭,然而,下午又没课,就...
    熠歆阅读 1,709评论 0 0
  • 因为项目和团队的需要,个人开始对插件化技术预研。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Android开发领域变得相当的火热,大概从20...
    四单老师阅读 5,4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