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牛,男,1966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1993年开始在深圳、东莞一带打工,2011年开始写作并在《诗选刊》《诗品》《诗歌月刊》《打工文学周刊》等发表诗歌小说,2012年诗作入选“中国好诗榜”。2013年7月,诗集《纸上还乡》获首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第一部诗集奖”;同年,作品参展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及鹿特丹--北京文艺网国际同步诗歌节;2013年9月,北京文艺网国际诗歌节奖典礼上,由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主席巴斯颁奖,其后,由CCTV、凤凰卫视、新华社、北京卫视、澳亚卫视、台湾东森卫视、德国《南德意志报》、瑞士《新苏黎世报》等近30家海内外高端媒体广泛报道。诗集《纸上还乡》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郭金牛现居深圳龙华。
诗:《纸上还乡》(郭金牛)
一
少年,某个凌晨,从一楼数到十三楼。
数完就到了楼顶。
他。
飞啊飞。鸟的动作,不可模仿。
少年划出一道直线,那么快
一道闪电
只目击到,前半部份
地球,比龙华镇略大,迎面撞来
速度,领走了少年;
米,领走了小小的白。
二
母亲的泪,从瓦的边缘跳下。
这是半年之中的第十三跳。之前,那十二个名字
微尘,刚刚落下。
秋风,连夜吹动母亲的荻花。
白白的骨灰,轻轻的白,坐着火车回家,它不关心米的白,
荻花的白
母亲的白
霜降的白
那么大的白,埋住小小的白
就象母亲埋着小儿女。
三
十三楼,防跳网正在封装,这是我的工作
为拿到一天的工钱
用力沿顺时针方向,将一颗螺丝逐步固紧,它在暗中挣扎和反抗
我越用力,危险越大
米,鱼香的嘴唇,小小的酒窝养着两滴露水。
她还在担心
秋天的衣服
一天少一件。
纸上还乡的好兄弟,除了米,你的未婚妻
很少有人提及你在这栋楼的701
占过一个床位
吃过东莞米粉。
诗:《罗租村往事》(郭金牛)
1
罗租村,工业逼走了水稻,青蛙,鸟
这些孤儿,又被夺走了
纯蓝。
李小河咳出黑血
周水稻失去双亲
赵白云患有肺病
陈胜,飞快地装配电子板;吴广,焦虑地操作打桩机;
渔阳啊渔阳,真要命。
地上烧着书。坑里埋着人。
工业加工业,会不会生下太多的鬼?会不会突然跑出一只,附在身上?
我开始怀念
鱼
怀念花,怀念鸟,怀念害虫。
2
唐。一枝牡丹,过了北宋,过了秦川
她,一身贵气
又过了秦时月,汉时天,至少过了八百里
南宋
以南
经罗租村。
经街道,经卡点,经迷彩服。
经查暂住证。
经捉人
我在杜甫的诗中,逾墙走了
唐,在大雨中疾走,又在大雨中消失
一天中
伊,在治安办
三次放低了洛阳牡丹的身段
哭得不成样子。
朵花,她能叛变到哪儿?
3
夏。古典的小木匠,他摸过的木头是吉他的美声
明。六扇门的捕快,他摸过的罗租村
有铁器,碎骨的声音
有陌生人,强行打开花朵的声音
他
从东厂巡到西厂,比高衙内还狠,动别人的女人
收保护费。
元,铁木儿。
一个工地上的小工,蒙古人的后代
纹身,大汗的梦,从胸部扩大到手腕。
且慢啊,好汉。
且与我一起藏匿在
一把旧吉他的D调中,鬼混
于钢筋
和水泥
元。被
明反复追捕。他,不是前朝的奸细
他,是我无产阶级
兄弟。
4
隋啊隋。红拂女。漂亮的小妖精一样
飞来飞去。
一个姓,三个名字,都被杨府
捉住
薄荷味道的丝绸。满地落花
泪水
在暴雨中跑了三圈。
隋 一路哭着去樟木头收容所,赎回了
晋哥哥
他打铁,弹《广陵散》,弄打工文学社
去年坏掉三根肋骨。
今年没有力气说话。
泪水又在暴雨中跑了三圈。
泪水藏着黄河。黄河藏着吼声。
5
山海关外的小月亮
清。
努尔哈赤的小格格,爱新觉罗的小妹妹
小童工
她,看见月亮,是弯的。刀。
初一,打工。
十五,怀孕。
三十,流产。
刮。刮。刮。
幼小的子宫,被下弦月,越刮越薄了。
她,看见夜,是白的。薄薄的。光。
转弯。
哦,白矮星,时空弯曲,那么多弯曲的小木偶,
都集在弯路上,加班。加点。她们
都想赶往丹麦
都认安徒生为爸爸,都认童话
为妈妈。
6
一块水泥加一块水泥,还不是大地么?
种子知道。
一条工业排水道加一条河,还不是一大河么?
鱼知道。
中国制造
我碰到了商和宋。
一个是色目人
没有手指,对着月亮撒尿。
一个是汉人
剩下半个肺,朝着大好江山,骂着狗日的罗租村。
这两个坏蛋
被白猫和黑猫赶出工厂,继承了战乱的气息
工业的GDP在增长,农业
从胃部开始松动。
一部《诗经》,忧虑一只硕鼠
啃掉一座官仓
两个坏蛋,忧虑一只猫
吃掉二十多个省。
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十三连跳”事件。在富士康打工的郭金牛,被派去安装“防跳网”。年轻工人急速终结的命运,被郭金牛写进《纸上还乡》一诗中,伴着耐人寻味的留白。
郭金牛,以农民工身份闯入诗歌王国,“诗龄”3年,诗作49首。3年前,他偶然加入一个网络上的诗歌比赛,结识著名诗人杨炼,个人的诗歌“魔匣”打开,然后开始在网络上写诗发诗贴。
然而,郭金牛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靠特殊的题材和身份、经历赢得关注,不希望“底层”成为自己写作的标签。他更专注于深思自身的处境,触及存在之根,用简单的笔墨写出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抵达生命的普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