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一个孩子?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长大了,既能享受到幸福,又能领略到成功的滋味。
真的是很难!
于是,各种解决之道应运而生。
为了提升孩子的成功可能,必须从小训练孩子,最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于是,该去的不该去的培训班,全去了。
光有武也是不行的,文也得好,文武双全嘛,这样才完美。
嗯,成绩肯定是不能差的,稍有落后也没事,补习班补起来。
有文有武了,这样够了吧?不行的!
现在基本每个小孩都是文武双全,那不等于大家都一样吗?不可以。
必须 ,要发展其他的优势才行。
听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听说女儿富养是指扩大她的见识和提高眼界。
那行,就是看世界呗!
走吧,各种旅游、穷游、出国游、夏令营,统统走起来。
短途的,国内的旅游已经不够逼格了,大家都看过。
必须去更远的地方,国外不能只去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得剑走偏锋,还要去更远的地方,比如南极、北极之类的,让世界尽在孩子的眼中。
好了,做到这样,教育小孩的任务才算是完美了吧?
该给的都给了,该做的都做了,该看的风景也都看过了。
就坐享着成为人中龙凤的爸爸妈妈吧。
对于这样的育儿之路,大家没什么理由不赞成,学习成绩好,才艺突出,见识广阔,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
唯一的区别,是由于经济实力的高低,学校、培训班、旅游景点有所不同而已。
本质上的模式是一样的。
写到这,我也在心底酝酿着,得多赚钱,好让女儿的教育平台更上一层楼。
上面说的教育方法,如果用一棵树的成长来打比方的话。
文武双全好比给树提供充足的养料,见多识广好比让树经历风吹雨打。
一棵树,既有充足的养料,又经历过风吹雨打,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性就提高很多吧?
基本是这样,前提是确保土壤是适合树生长的。
是的,一棵树的成长,土壤至关重要。在一片劣质土壤里,再好的养料,树也是吸收不了的。
而这个土壤,对应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的人格。
这个感悟是从最近看的一本书中得到的启发,书名叫《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以下说的观点,也是从书中得来的。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信息量太丰富,又带有很多心理学知识。
以我目前的理解程度,还不能完全看明白。
不过,也不影响我对它的认可。
我根据自己理解到的一小部分精髓,先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也感兴趣,欢迎去读详细内容哈。
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书的主题是讲儿童的人格,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人格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形成健康的人格?
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
落落寡合、胆小退缩、自卑懦弱、尖酸刻薄、多疑、嫉妒、自私、容易仇视他人、懒惰成性......如此种种。
这样的人,我们周围是不是很多?
坦白说,我的人格也不是完全健康的,遇事退缩,自卑胆小,这些也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只是程度的轻重罢了。
比如杭州纵火案中的那个保姆,就是严重人格不健康的人,具体不健康在哪,大家从新闻中也都看到了,不再赘述。
人的一切努力都指向克服人的不足感——
这种不足感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尤其是在人的幼年时期。
人的冲动就是要努力达到完善,这表现为争取获得优越感,也就是对人的不足感和自卑感的一种过度补偿。
个人的人格——包括他的目标、他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努力方式——决定了他的一整套生活方式。
个人的人格——或者说他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人的早年业已形成。
他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他对事物的理解方式、感觉方式以及对事物做出的反应都无不以他的这一生活方式为依据。
成人的责任在于:
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这也就是教育的首要意义所在。
鉴于篇幅有限,关于怎么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下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