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吃不过饺子”,这句俗语对于生长在北方的我再熟悉不过了。北方人,不论贫富,都喜欢以饺子为美食,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必不可少。
于我而言,过年的饺子,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与情怀,让我回味至今。
小时候,家庭贫困,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过年前一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催促我们起床了。全家齐上阵,我择菜,母亲洗菜切菜,父亲剁馅和面。一棵大白菜,一斤猪肉,几颗大葱,剁碎,加入佐料,滴入香油,拌匀……香味远远迎面而来,还未入口,心已酥了。
接着是包饺子,我擀皮,他们包捏。擀得太快,厚薄不均匀。擀得慢了,又供不应求。忙得七手八脚,乱成一团。
最后的煮,也是一道技术活。锅里下饺子的数量,火候的大小,搅动的幅度,煮沸的时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一不小心就粘锅了,破皮了,饺子的口感也会大大降低。
一道道繁琐的工序下来,往往要花费小半日时光才能品尝到口中,然而亦趣在其中,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会在饺子中包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告诉我们说,谁要是吃到这枚硬币,新的一年一定会有福气。
我和弟弟傻傻地信以为真,总会有意无意地用筷子扒拉扒拉,看看哪个像是包了硬币的。有时候为了吃到这枚硬币,顶着已经发胀的肚子,硬是要多吃一碗。
平时,父亲母亲终日忙着在田里劳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有过年这几天,是难得清闲的时光。我和弟弟也放了寒假,一家四口,围坐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言笑晏晏。
外面鞭炮声阵阵,里面饺子雾气袅袅腾升,温馨的气氛荡漾在小小的房间内,真是一段其乐融融的好时光。
每每此时,总希望年可以过得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好时光可以就此定格下来。
02
后来,父母一起去了上海工作,我和弟弟被送到了外婆家照看。过年时,与父母一年一次的短暂相聚,成了心底最深的期盼。
时间分分秒秒划过,我用思念丈量着时间的长度,计算着父母的归期。或许知道,短暂的重逢过后,是更长久的离别。过年团聚的这段时光,就显得就更加弥足珍贵。
于那时的我来说,过年最快乐的事情,不是穿新衣,不是有压岁钱,而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简单的小美好里,蕴藏着大大的幸福。
一家四口,白菜猪肉馅的饺子,雾火缭绕的烟火气……我迷恋着这样的温暖,虽只有短短几天,却也异常欣慰和满足。
或许,当一种食物被人倾注了一定的感情色彩时,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吃食,而是承载思念与牵挂的精神寄托,亦是心灵深处的慰藉。
03
时光飞逝,转眼我和弟弟都毕业了,也来到了上海。虽说一家人都在一个城市工作,却很少有空闲相聚的时刻。彼此距离较远,亦或这个很忙,那个也要加班,甚至过年几天,也不能免俗。
然而,但凡有丁点时间,父亲和母亲还是会抽空自己包些饺子,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满心欢喜地等着我和弟弟有空了才拿出来吃。母亲总说:“外面买的饺子那哪能吃啊,终归是自己包的才好吃。我等着你们姐弟俩来吃。”
从前慢,一家人,一顿饺子可以吃上一天。现在快,水饺是速冻的,米饭是自热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饺子再也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山珍海味。这些年,各种各样的饺子馆应运而生,超市里的速冻水饺更是花样翻新,虾仁三鲜、荠菜豆干、羊肉白菜、香菇玉米……
这些年,断断续续地也吃到过很多种类的饺子。但我始终觉得,儿时记忆中的饺子,才是最美味的。它象征着团聚,承载着青春与回忆,始终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
04
许亿的《旧时光的味道》里说:“当我们逐渐长大,当我们在外漂泊,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故乡的美食和小时候的味道。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或许,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故乡美食的味道。在每一个午夜梦回,不断悄然滋长,爬满你的心墙,唤起你对故乡的依恋和缱绻。
如今,我已远嫁他乡,已经很少回自己家乡过年了。爱人的家乡,过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心底那些心心念念的情结,也同过年时放的烟花一起,被埋藏在那些旧时光里。
儿时的年味,远了,淡了,散了。但那些魂牵梦萦的味道,时常在凡俗的生活泛起涟漪,永不磨灭。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