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阅读笔记-《传习录》

原文: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弊,不可以不辨也。

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

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

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

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

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

今吾子特举学、问、思、辨以穷天下之理,而不及笃行,是专以学、问、思、辨为知,而谓穷理为无行也已。

天下岂有不行而学者邪?岂有不行而遂可谓之穷理者邪?

明道云:“只穷理,便尽性至命。”故必仁极仁而后谓之能穷仁之理,义极义而后谓之能穷义之理仁极仁则尽仁之性矣,义极义则尽义之性矣。

学至于穷理至矣,而尚未措之于行,天下宁有是邪?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则知知行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

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

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吾子所谓‘气拘物蔽’者,拘此蔽此而已。

今欲去此之蔽,不知致力于此,而欲以外求,是犹目之不明者,不务服药调理以治其目,而徒伥伥然求明于其外,明岂可以自外而得哉?

任情恣意之害,亦以不能精察天理于此心之良知而已。此诚毫厘千里之谬者,不容于不辨。吾子毋谓其论之太刻也。


我的感受:

辨明“学、问、思、辨、行”间的关系。“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

仔细体会“行”,所指的似乎就是创造,就是把内心真实的声音表达出来的那个表达。若是内心没有,无法表达。若是内心有,也无法掩盖。这就是知行合一。似乎不是一种要修炼才可以达到的状态,而是原本就是这样。

之所以要把“行”拿出来单独强调,是因为我们大多受“知”的蒙蔽,一味的求“知”,而忽略了自己内心与“知”同在的“行”。因为太在乎“知”,而忽略“行”。导致偏离内心所想,则行知都受损。

合乎内心就是尽心知性,就是愉悦。合乎内心,就是生机畅达,就是所谓“优秀的”。我还是认为“快乐跟优秀是同一件事”。

知行,这我在写阅读笔记我的感受一栏,稍有体会。做阅读笔记似乎就是一部分的行。

蔷薇科 贴梗海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答顾东桥书【7】 【原文】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
    大珊老师阅读 3,423评论 0 7
  • 叶子被风吹上了天 打着旋游荡 像孤魂在人间 一只鸟低头闭眼 回忆起天空 风停不下 云总在动 准备在夜里和雨谈场爱恋...
    七千猫阅读 192评论 0 1
  • 这次放假在家,竟然生出一种不习惯 以前我在外最想念的就是我那张床,在床上我可以横七竖八的花式自由躺,是家的港湾才能...
    胡响响阅读 253评论 1 1
  • 浅夏(外一) 那一天,春天站在窗口告别, 落红无语,点点如泣, 一季的欢颜还没尽兴却已经谢幕, 风无奈,雨无奈,流...
    不语不问阅读 204评论 0 2
  • 今天我去参加了闺蜜欣可的订婚典礼,典礼上的她穿着一身白色的婚纱,手挽着英俊帅气的未婚夫。真可谓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
    心中的光阅读 375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