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付晓希
日期:2020.1.16
一、读书摘要 :(用一段话概括这三章内容 )
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这几章感觉就是约翰纳什的均衡博弈论在基因里的论证。
生命体:我是一个莫得感情只有早被编程好的基因机器。
基因:我是一个莫得感情只有逻辑的元素。我的目的只有存在存在存在,至于人类和其他生命某个个体的躯体或者生死,i don't care ヽ(。_°)ノ
二、阅读的新知和感想:思维导图(或文字总结)
从这几章看到了很多人类中的模式,比如长兄如父,比如如果孩子和父母同时落难,大部分人会选择救孩子,这跟孝不孝顺和反哺没关系,从基因角度来说,就是基因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
三、思考题 :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从基因的角度如何看待父母之爱?
基因是个没有感情的逻辑怪,所以保存父母之爱的那个基因也只是为了将和自己一样的基因更好的延续下去而把这套编程编辑了感情而已。不过这样说的话,如果感情都是被编辑出来的、都是套路的话…细思极恐
利他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为了基因更大概率的延续。
一切为了生存的自私的基因为什么要促使它的生存机器进行计划生育呢?
为了保障现有子女的存活,也是最大限度的延续基因。
知道这些之后,更能客观冷静的看待亲情、情绪、自私、利他等等。
就像尹烨说的那段话,人为什么要学习、提升自己,就是为了消除未知的恐惧。我们的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越大。而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促使自己升维,这时候哪怕升级一个小小的维度,也会更清晰自己的边界在哪。
未知的恐惧越小,心越安定,生命质量越高,存在也更有意义。
很有意思的悖论,看到生命的无意义后,才越发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