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邻居姓赖,名叫赖长星,一米九的个头,浓眉大眼,膀阔腰圆,站着像座山,躺下似尊佛,颇有东北大汉的风采。
在我印象里,赖长星一家始终在尴尬里生活。赖长星很小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的姓有啥不好,别人叫他赖娃子也不觉得别扭,慢慢长大以后,有人开始叫他小赖,他也没觉得不舒服,到了中年,有人叫他老赖的时候,他才觉得很难受。
赖长星从小在农村长大,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改革开放以后,头脑活络的赖长星做起了小生意并逐渐发展壮大,10多年后,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资产规模逾千万。
商场如战场,经过大浪淘沙,许多企业被淘汰,赖长星的企业也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那时候有个赖*星的人被抓,他的企业更是每况愈下,濒临倒闭。
赖长星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反复分析,他终于找到其中的原因,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向人解释:我叫赖长星,不是赖*星。然而没有能够听得进他的解释,他的企业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赖长星终于熬不过去,决定宣布企业倒闭,他变卖了所有的资产,用于偿还欠发的工人工资和银行贷款,除一套商品房外,已经身无分文。
过了几年,不甘心失败的赖长星决定重振旗鼓。这时候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客户也和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要重振旗鼓,他必须筹集很大一笔资金。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他四处碰壁。
碰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姓和他的名字。那时候,社会上开始对老赖一词非常敏感,老赖成了欠钱不还的代名词。
赖长星感到特别懊恼,不厌其烦地解释,说自己不是老赖,自己不差钱,甚至在筹钱过程中差点给人下跪。
赖长星的为人终于感动了了解他的人,他的新企业顺利开张。由于赖长星的新企业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产品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两年后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赖长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春。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老赖,他总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地震、洪涝灾害、社会救助,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几乎都有赖长星的身影。短短几年,他就拿出数百万元用于各种捐助。
在当地,赖长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离开本地,赖长星就得反复向对方解释,自己姓赖,但不是老赖,自己从来不欠工人工资,也不欠客户货款,他不差钱。
但有很多时候解释显得特别多余,出差途中,坐飞机、乘火车、住旅店,总会有人拿着他的身份证看半天,然后意味深长地问他:您就是赖总赖*星?他总是尴尬地解释,对方的眼神总让他想莫名其妙地发火。
这些尴尬在国内还不算什么,有几次在国外洽谈业务,对方反应更是令他难堪。原本两个小时就能谈成,总是要拖上几天,赖长星清楚,对方是在暗地里调查他的信誉度和他的为人。
过了知天命年龄,赖长星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就想把企业交给儿子小赖,自己退隐江湖,过几天安稳的日子。
但儿子遇到了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没办法,他只好请一家多媒体公司设计制作了一套企业画册,将企业概况,特别是参加的各类公益活动一一列举出来,以证明自己一家都是循规蹈矩之人。
在赖长星父子不懈努力下,人们对他们的看法有所转变,防备心理也逐渐淡化。赖氏父子的日子开始有了很大改观。
那一年,赖长星当选为人大代表,还被评为“春城好人”,这时候就有人提出质疑,说赖长星四处做慈善,搞捐款,完全是沽名钓誉、欲盖弥彰,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赖昌新又重新陷入新的尴尬之中。
在一波又一波怀疑的目光中,赖长星终于病倒了,三年之后,也就是60大寿刚过几天,赖长星就受不了长期失眠的折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留下一封遗书,服下大量安眠药不治身亡。
赖长星的遗书很短,只有一句话:我叫赖长星,请别叫我老赖,我真的不差钱!
去年我见到了赖长星的儿子,他已是市人大代表。在谈及他父亲时,说了一句话:姓是父母给的,我们没必要纠结。只要自己行的端、走得正,做得对,就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心中有大爱,才能成大器,才能被社会尊重与接受。
(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