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短平快地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呢?
有!在各种阅读技巧中,“提问法”是相对容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一个。家长学会提问,让孩子学会提问和自问自答,在问答的过程中,孩子就能掌握各种技巧和能力。
那么家长要如何提问才能更有效果呢?
阶段一: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提问
在孩子刚接触阅读提问法时,家长要完完全全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提问,从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出发点、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提问。
比如:
1)刚才你笑得那么开心,是什么情节让你那么高兴?
2)这本故事,哪里最打动你?
3)这个故事,妈妈/爸爸觉得特别有意思,你能把故事讲给我们听听吗?
4)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疑问/问题?
5)你认为你像故事里的哪个主角?妈妈像哪个?爸爸像哪个?
6)你的小伙伴中谁读过这本书?到学校的时候跟小伙伴交流交流看他们怎么想的?
这是第一个阶段。在提问时,把问题的核心点落在孩子的一些感受上,落在孩子对故事的一些相对粗浅的理解上,落在好玩的情节上,不要让孩子认为这是在提问,而是故事的继续。这样练习1-2个月时间(每天进行的基础上,50本绘本)之后,孩子就会渐渐适应并愿意参与到一起的互动中来。
阶段二:加深难度以故事为出发点
当孩子习惯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提问之后,他甚至会主动提出若干问题出来,这些阅读的过程如果被他们认为是好玩的/有趣的/非课堂式的,他们就会跟着我们的节奏继续走下去。
在第二个阶段,当孩子已经理解并接受妈妈在讲完故事之后有提问时(家长也需要不断灌输提问的意识),孩子就能够顺利地回答我们从故事/图书为出发点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
1)这个作者真有意思,这本书读完了妈妈还没太懂,你懂了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这个故事你之前听过类似的吗?
4)这个故事中最有趣的片段是哪些?你认为你会这样吗?
5)作者为什么要给我们写这样的一本书?
6)这个故事中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别的?
第二个阶段适合孩子在有很多本书提问和互动的基础积累下,孩子开始学会思考、学会带着问题听故事,并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在阅读完会提问。
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和第一阶段穿插进行,但是要从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阅读文本上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等,但是提问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阶段三:从孩子的内在感受串联式提问
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铺垫,孩子能够主动和我们沟通,不再一味地只是想听故事,能够基本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人物个性特点分析之后,第三个阶段也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遵从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孩子听完故事之后大脑中进行活跃的知识串联的学习模式。
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最少需要200-300本优质的图书以阅读理解的方式完成相对的精读之后,在家长合适的引导下,孩子才能学会表达本体感受和进行各种各样形式的知识串联。
在这个阶段,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仅是对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一本书的了解,还有对家长知识体系和知识面的考量,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如果家长不阅读,你又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的重要的原因。
在第三阶段,很多孩子可能已经不需要家长提问,就已经开始展开丰富的内心活动,但是如果要提问,以下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参考: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作者写这个故事,他的哪些文字/句子/观点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
3)和这本书有相同意义的其他故事,你听过哪些?
4)这本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作者还写过其他哪些故事,你同样很喜欢?
6)作者的写作风格你喜欢吗?你想要试一下作者的表达方式吗?
7)如果有机会见到作者,你会问他/她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的形式/方式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多样的进行,但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开始,到以故事为中心的认知转移,最终再回到孩子本体的认识上。
这是孩子学习任何一本学科学习的最基本的途径,从浮于表面的知识点开始,到更深的挖掘故事内在,再回到孩子的内在感受,如果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 那么孩子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上,他们都会获得这样的学习方法。
毕竟,提问和回答,伴随我们的一生,在任何阶段的学习生涯中,提问、思考、回答,才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唯一的正确、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