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瀑布效应



什么是"瀑布效应?

"瀑布效应"指的是信息发出者心理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受后却引起了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变化。恰如瀑布,上面平静,下面却水势汹涌、溅花腾雾。


"瀑布效应"的例子

下面这个故事,也是我们日常可能经常容易被误会的语言模式。有个人在过生日的时候,请了四位朋友到家一起庆祝。可是有一人迟迟未到,打电话也没人接。主人有些着急,随口说了一句:"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在座的一位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位客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了!好,我走!"说完掉头走了。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这人很委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了!"说完,最后一位朋友也愤怒地离开了。


瀑布效应启示

(1)懂得谨言慎行

人与人交流时,最简单与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我们与人交流时,必须要懂得谨言慎行,尽量能够用和善的语言与对方进行一次平和的交流,而不应该冒犯对方。

(2)懂得换位思考

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有时可能不会做到有效沟通,譬如说,他口若悬河的向对方讲解一件事,但对方听他的话,却如同在听天书一般。

与人沟通时,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试探对方的理解能力,在与对方沟通时,要说一些对方能够理解的话,才能使得两人的沟通是有效的。

(3)避免引起别人反感

与人交流时,我们若是想要规避掉对方不喜欢的话,我们起码应该有一些情商,有一些察言观色的能力,知道对方喜欢听什么话,不喜欢听什么话。

无论如何,在与人交往时,都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善意与同理心,唯有如此,才能使对方感觉到被尊重。

(4)有效沟通

人与人沟通时,有几项基本原则:

1、要聊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2、要回避有争议的话题,尽量不用带有攻击性的话语;

3、要知道自己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