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美国汽车经销商当时在大力推销一款价值1万美金的车,但是当时美国的汽车市场已经特别的饱和了,所以市场的销售情况一点儿也不好。有的车行就不惜血本打折,打折到15%销售,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这个时候,有一个特别懂金融的经销商他就想出了一个“免费送车”的主意,就是买一辆车,送一张面值1万美金的30年期的美国国债。1万美金的车,送价值1万美金的债券,这听上去像什么?免费拿了一辆车。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很多根本就不打算买车的人这时候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往车行跑,生怕去晚了,这个天上掉的馅饼砸不到自己,所以车行的生意一下子变得特别的火爆。
但是,聪明的你估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赠品不是1万美金的现金,而是“面值1万美金的30年期的折价国债”,换句话说,你拿到的“1万美金”是30年后付给你的1万美金。
按照90年代中期评价8%左右的国债利率算,折算到30年后,这个面值1万美金的债券只剩下994美金。也就是说,销售商其实只给了你994美金的礼物,让利幅度只有9.94%,比那15%的打折力度差远了。
30年后的1万元(给定8%的利率水平),到今天只值994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30年的时间被折掉了9000多美金。
以上内容来自得到专栏《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一万美金的赠品 。
========================分割线=======================
读完这段内容,对于金融菜鸟的我来说,第一感觉是懵的,脑海里就是几个数字:1万元、30年、8%、994元,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是我买车,真的不划算吗?
仔细复盘:如果是我买车,我花了1万元得到了一辆小车、一张30年期8%利率的折价债券,划算吗?
0、考虑是否划算,鉴于明天的事不可预料,姑且就取决于今天的付出和收获的对比情况:入大于出就是划算,入不敷出就是不划算;
1、M出=10000元,M入=小车+一张30年期8%利率的折价债券;
要对比M出 与M入的今天价值,那么就要考虑小车和债权在今天值多少钱?
2、小车的价值是10000元;
3、30年后的这张“30年期8%利率的折价债券”在今天值多少钱(设为X),按照复利公式 X*(1+8%)^30=10000 ,可以算出 X=994元,于是这张债权在今天值994元;
注意:一张30年期8%利率的“折价”债券=30年后付给你的1万美金,而不是还要加上每年的利率。
4、按照2、3的计算,M入=10000+994=10994元 > 10000元 = M出;所以是划算的;
5、算到这里,结论显然与作者的潜在观点(买车的客户被忽悠了)不一致啊,于是再次阅读原文,发现前面有句话“有的车行就不惜血本打折,打折到15%销售,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从这里能看出,其实小车的价值并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5%=1500元;
于是,M入=1500+994=2494元 < 10000元 = M出,显然是入不敷出,其实是不划算的。
6、留个问题:
换个角度,从经销商的处境考虑,一样的思路考虑M出、M入;
M入= 10000元,M出=小车+一张30年期8%利率的折价债券。
小车的今天价值 = 10000*15% = 1500元;债券在今天买入的价格 = 10000元
M出 = 1500+10000=11500元 > 10000元 = M入,显然入不敷出,这样看车行也不划算啊,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