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李渔正在看着资料,听到微信的声音。拿过手机看了一下,是姜聪发过来的信息。
他贴了一张照片,是诗经上的一页书。李渔心想,真是个不断摄取知识的家伙。上面是诗经.国风.秦风里的无衣。
李渔想起他曾和姜聪谈论过诗经的这一篇,那是有一次白衣战士出征援助别的省份抗疫,当无衣响起,李渔悄然落泪,就把那个视频转发给了姜聪。难道姜聪因为无衣买了诗经?
他正打算问问姜聪是怎么回事,没想姜聪又发过一张照片,是郑风.园有桃:
园有桃
这是一位贤士忧时伤世的诗。诗人对现实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不被人理解,因而心情郁闷忧伤。于是长歌当哭,表达出深深的哀婉伤痛之情。此诗句式参差多变,读来韵味婉转深长。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①肴:食。
②歌、谣:泛指歌唱。
③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④彼人:那人,指朝廷执政者。是:对,正确。⑤子:你,即作者。何其:为什么。其,语气词。⑥盖:同“盍”,何不。【译文】
园内有棵桃,桃子可以当佳肴。
内心忧伤无处诉,我且唱歌说歌谣。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你这个人太骄傲。那人是正确的啊,你说那些没必要。"
李渔看过的诗经篇目不多,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篇。他不知道姜聪发这篇的意思,就静静地等着姜聪的问题。
“你说这桃子可当佳肴,和他内心忧伤无处诉,二者有啥关联么?”
果然,姜聪的信息马上过来了。
李渔回到,“桃子是那么甜蜜美好啊,可这位贤士的心里很酸涩。这是一种对比。”
姜聪马上回了两个赞,说,“我觉得你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李渔补充道,“桃子的甜蜜美好,吃过桃子的人都懂。而这位贤士的心境,很抽象,怎么个描述呢?这里就把它和现实中的甜蜜的桃子对比,桃子越甜美多汁,这位士的心情就越苦涩酸辛。”
姜聪说,“古人写文好多这样的手法。”
李渔说,“这点也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我们和别人说事情讲道理写文章用这种方法的话,就更能让别人很直观地理解。”
“全是实物,就缺少了想象的空间,全是抽象虚幻的,又摸不到边际。用实物实景装着虚无抽象,映衬着抽象,抽象就变得真实起来。”
“虚虚实实,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就把事实和抽象的心态都很有意思的呈现出来了。”
姜聪说,“古人精于此道。”
李渔说,“古时纸贵,落笔写文要吸引人,尤要字字斟酌。”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那时还没纸吧,用竹简,写在上面每个字都精贵。不像我们这样随便写,一写一大片,不用考虑写多了往哪儿写这件事。”
姜聪笑,“原来古人写得文章精炼优美,是缺纸缺计算机的缘故啊。”
李渔看完信息大笑了一阵子,回复说,“诗经的年代到现在,即使有不好的诗篇,大浪淘沙,也淘掉了,剩下的大多是精华。就像我们写得有些东西,写过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了。过很多年后,能给人留下一点有印象的东西,那真的也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