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22

1992

1992年10月30日,我出生了。 当天的具体时间我没记住,但肯定是个吉利的数字。1992 10 30,连贯起来一听就很棒。母亲说我出生时像个小老头,头发枯黄,脸上褶子,但她从不说我丑,从出生至今。在母亲眼里,我是个完美的人儿,尽管她经常有意无意点出我自身的缺陷,比如自私,单纯,胆小,不善言谈和交际,以及塌鼻子,单眼皮,弯腰驼背,但99%的我在她眼中都是值得骄傲的,像她感觉自己一样。我有时候挺感激她的这种赏识教育,还有遗传的那种骨子里的永远良好的自我感觉。

1992年在历史上也是个顶好的一年,亲切的邓小平爷爷在这一年带领新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能和厂里一众兄弟姐妹诞生在那样辉煌的年代,真是幸运。作为90后的独生子女,我至今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倾其所有的关爱。从我的名字XX,你们大概可以感受出一些:虽然身为女儿, 但定会胜过男儿。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做到了。比如:从小就是亲戚邻居眼中的“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懂事礼貌(虽然我小时候无数次叛逆被父母惩罚),然后考入不错的大学。但我头上的光环似乎从毕业那年渐渐消退。毕业那年,我考研南大失败,结婚(与现任“普通”老公闪婚)生娃(奉子成婚),从和老公租房到结婚和定居XX,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不知不觉女儿已经六岁。离开家乡和亲戚邻居,我与故乡和同伴的联系越来越淡,浅浅地活在个别人的朋友圈里,一年到头除了父母和谁都没有什么交集。

至今回想总结起来,依然无法评判婚姻带给我的,是快乐多还是伤痛多。曾经一段亲密的关系疗愈了我的孤僻和恐慌,无数个夜晚拥着一个温暖的身体,我内心无比的踏实和平静。这种毫无距离感的人际交往,放大了我的自信和单纯,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太多快乐。但人与人的交往从来不是简单单纯的,再亲密的关系有一天也会所有疏离,让人失望怀疑焦躁一度放弃。在我30岁之际,面对着眼前无力的婚姻,日益需要我强大的孩子,老去却依然为我操心的父母,不高不低的工作,零积蓄的账户,时刻让我焦虑的容貌,我开始像过往的经历和感受寻求慰藉力量。白天,思绪常常飘到过去的一个画面,晚上,常常梦回童年的一件小事。这些熟悉感的袭来或许是我的内心在进行自我疗愈,企图通过曾经的温暖重新证明我的存在和价值。过去6年,我把自己抛出去,如今又一点点靠回忆的力量将自己收回,集中失散已久的精神元气。这日渐收回的精神元气,一部分又倾注到女儿身上。这天真烂漫的孩子剥离于我,又在同我的贴身相处中日益赢得我的喜爱。但我知道,在女儿长大独立后,我们母女的关系也会渐渐疏离。所以接下来的养育之旅,我努力做好一个母亲的同时,必须时刻明白:可以为了认为值得的关系付出,但始终,我还是我自己,我的快乐永远来自我自己。接下来的三十年是我修炼婚姻和育儿的时光,我会努力在这两段关系中实现良好的自我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