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与改编电影

有很多次,在读书时候,我的脑子里都闪过像是真实存在的画面...

也许是因为书里的描写能够给人丰富的想象,但我敢确定,作者书里的描述是因为他想要读者产生画面感,但具体到每一个观众,这里的画面又是千差万别的。

可能你会说,当然,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只是其一,如果单论这样的感受,完全可以说,电影和书籍是等同的价值存在。

可事实上,区别就在这里,电影是通过导演的意识和想象拍摄出来的,是单方面的把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展示在观众面前,它展现出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物面孔,说不好听点,电影实际是在强迫你接受制作者对故事的理解,而这种想象必定有它的局限性。

这就得出结论,电影可能会很受欢迎,但它的受众面却根本不及书籍带来的效应。

因为文字是最基础的传播表达形式,正因为它最基础,所以才能够不加限制的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是无穷的,远远超越了电影画面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观众在看了原著改编的电影之后,不免失望的原因。不论是怎样出众的电影效果,如何“真实”的还愿原著,都不可能匹敌一本书在人的大脑中创造的丰富想象,这不是电影制作方的错,是电影这种表现形式的局限造成的。

说到原著改编,我们都看过哈利波特系列,那真是段美好的少年回忆,我记得当时看过原著的同班同学都争先恐后的想要观看最新出的改编电影,然而,每次听到反响,都是“和我心里的哈利波特有差距”。

网络上的评论就更加是五花八门,褒贬不一,说实话,电影制作方很有心,也很努力的在还原这个神奇的世界,单就电影本身它完全配得上所有的掌声。

我当年就发现,评论哈利波特电影不够好的人中,很多都看过小说原著,这就不可避免的让其对电影版“品头论足”,从演员的形象,场景的布置,情节的安排和删减都提出质疑,他们心里有一个不可反驳的高度做参考,那是原著小说在读者心里留下的完美形象。

所以说,电影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但它离满足人类的丰富想象还有很远的距离,至少在现在看来,我认为它还无法取代书籍提供给一个人内心世界潜意识冲击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人们的独立意识在不断觉醒,甚至不会人云亦云的轻易评价一部电影就是公认的佳作,深究原因,我想,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渴望与众不同,而我发现,唯有读书能给予每个人最丰富的“不同”,一本书只有你能创造最富有个人风格的理解,而不断的阅读书籍就会促使你创造一个储存想象的巨大仓库,你只要设置好开关,就可以让他们在这个仓库中随意的组合混搭配,创造出更深层次的创新性的意识形态,进而影响你于这个世界的交流方式。

你能想象吗?人类的创新甚至都是基于此,他们吸收越多的思想,也便能创造出更多的新奇想法,都是基于原始文字的给予的基础意识形态中。

读书的当下总会被文字带去遥远的任何地方,会“遇见”很多人,借着故事线索,以你自己的视角去“亲身”体验,这是只属于读书人与书籍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体验是电影无法带给你的。

电影以制作者的眼光在看世界,而读书是独属于你自己的第一人称视角。

也许,读书时候偶然闪过的画面此刻正放慢镜,镜头里,汽车行驶时的灯光从景色中一帧帧略过,似乎脑中还有你熟悉的音乐响起,书中的光影世界,从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影片信息,海报去豆瓣,时光网找) 译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 神秘的魔法石(港)/...
    往事过风耳阅读 28,548评论 1 31
  • 亲爱的 你怎么了 突然而至的失落 是因为白发又生 是因为人来人去 还是因为曾经的热情似火 渐渐变成无语的冷漠 亲爱...
    雪络儿阅读 177评论 0 2
  • 两天前 我跟面朝狮子洋的菩萨 有一次对话 我说我想让每个人都像开得正好的花 为这斗胆的贪心 愿意一宿一宿地偷偷流泪...
    行走的卓玛阅读 3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