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党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犹如一记发令枪响,标志着作风建设新征程的开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这项始于2012年的作风建设"铁规矩",已持续发力十余年,而今再掀学习热潮,充分彰显党中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
"逆水行舟用力撑"的深刻警醒,道出了作风建设的辩证法则。正如黄河船夫号子所唱"浪打船头莫回头",作风建设恰似逆水行舟,容不得半点松懈。现实中,个别地方出现的"躺平式干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现象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此次学习教育活动明确"自全国两会后至7月基本结束"的时间表,不是终点站,而是新征程的加油站,体现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治理智慧。
撑好"理论武装"这根定海神针,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创新"晨读30分"学习机制,将作风建设论述纳入每日必修课;打造"清风讲堂",邀请纪检干部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这些实践启示我们,理论学习既要入脑更要走心。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更应带头开展"学习质量评估",避免陷入"笔记本记满、脑子里空白"的形式主义陷阱。
用好"刀刃向内"这把手术刀,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想起延安时期"甲申对"的历史镜鉴,今天仍具现实意义。近期曝光的"超标接待隐身农家乐"案例说明,"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更需警惕。开展自查自纠时,不妨建立"负面清单公示制",将公务用车、接待标准等"晒在阳光下"。正如网友所言:"真查真改才能赢得真心点赞。"
把牢"务实高效"这个方向舵,关键在建立长效机制。某地推行的"作风观察员"制度值得借鉴,聘请退休干部、社区代表组成监督队伍;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的"公务消费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全程留痕。这些创新举措印证了"制度管根本、科技增效能"的治理逻辑。特别要畅通"扫码监督""一键举报"等群众参与渠道,让"微腐败"无处遁形。
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此次学习教育既是重温初心的政治洗礼,更是砥砺前行的实践动员。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好新时代的"撑船人",以"逆水行舟"的清醒、"滴水穿石"的韧劲,共同书写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