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7-10-25王晓慧丨小爸妈读心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我和你是陌生人,只有我们两个人在电梯里,我们通常会各站一边。如果我靠近你,你会向后退;如果我不小心碰到你,也会向你道歉,这些都是我们尊重和捍卫自己个人空间与身体边界的表现。
以皮肤为界限,很容易感知到自己的身体边界在哪里,
并且保证我们的身体边界不被侵犯。
但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个问题,
就是每个人除了身体有边界,精神也是有边界的。
精神边界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分界线。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孩子,他的边界往往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因为在童年期,世界对孩子而言是新奇而未知的。
孩子们需要依靠别人的定义和评价来了解内在的体验,有太多的人生第一次需要孩子去经历。
比如:第一次摔倒,孩子很疼,这份身体的感觉需要养育者为他命名为“疼”,并且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疼,如果难受,你可以哭,我可以抱抱你,帮你揉一揉。”再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会摔倒了?是因为跑太快,还是没有留心看脚下的障碍物,告诉孩子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摔倒。
这样,孩子身体的感觉,情感的体验,对这个小挫折的认识,都是真实的,并且与自身的感知是一致的,还能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在日后的生活里如何避免这样的小意外以及遇到了之后如何处理,这就是一次正向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孩子通过这个体验对自我产生了一系列的定义:每个人都会摔倒,我也不例外,所以这并不能说明我笨;摔倒了很疼,疼的时候我可以哭一哭;还会有人帮助我、我可以被安慰和照顾;我可以再小心一些,以后就不会摔倒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孩子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他是被尊重的,可以被全然接纳的。
那么,逆向的是如何呢?
比如:在超市里一个小男孩摔倒了,膝盖痛得哭起来,但爸爸看了一眼觉得没有受伤流血,便很严肃的警告他说:“看你笨的,走路还摔倒,又没有受伤,哪有那么痛,哭什么!这么多人看着,多丢人啊!”
在这个小事件里,孩子会觉得自己膝盖的疼痛是不真实的:我没有受伤,不应该痛——他会失去对知觉的一部分认识;我是笨的——只有我摔倒了;痛也没什么值得哭的——他将会失去一部分对情感的认识;这样哭很丢人——他会产生扭曲的道德评判。
这位父亲给予孩子的定义是不尊重孩子真实的感觉和知觉的,给了孩子一个与自己内在真实感受逆向的定义:
痛是不真实的,我很笨,即使痛也不许哭,没人会安慰我,哭是很丢人的。
如此这般,孩子被教育成相信了事实的反面,真实的感受就被压抑下去了,这样的感受积累起来,孩子会把自己定义为是不值得爱的,他的精神边界是千疮百孔的,任由其他人去否定、忽略、甚至侵犯,孩子失去了对真实自我的准确感知,总是会认为别人的评价更真实。
这种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方式,让孩子的自我认识模糊起来。
没有持续地对真实知觉和感受的肯定,一个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断而失去自我,因为对于人类的孩子而言,相比于其他动物来说,有更长的依赖期,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庇护以求生存,所以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
这些神圣的父母,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会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如果孩子说:“我饿了”。父母却说:“怎么可能呢?,你才吃了没多久!”这样的父母表现得好像他们进入了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个性,这是对孩子精神边界的侵犯,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是非常痛苦的体验。
长期被逆向定义的孩子,
他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感受,
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更把握不了自己的经历有什么意义。
他需要为了服从父母的旨意而忍住眼泪,压抑自己的情感。会习惯于否认自己的智慧,接受别人的定义,而且是毫无意识的。长大以后,会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从来不喜欢这个工作,却一直在做!”
而没有被逆向定义的孩子,
他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定义自我,
就会有了辨认和保护自己精神边界的能力。
他明白自己的感觉,可以描述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不同的时候他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勇敢、表现欲、惊奇、悲伤、恼火都可以真实而自由的表达,他不需要为了迎合父母而扭曲事实。
一个人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精神边界,才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别人,有同理心,有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自由,能够客观地对待来自外界的评价,不会被一些扭曲的评价困扰,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选择,他在相信自己的同时,对外界也容易建立信任。
而精神边界模糊的人,也会不尊重别人的精神边界,更随意的侵犯别人的时间、空间、难以理解其他人的感受、甚至因为内心累积太多愤怒和委屈而更容易攻击别人。
孩子一旦失去精神边界,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的定义和评价当中,他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而来自每个人的评价却又不一样,于是,孩子陷入了混乱之中,迷失了自我。
身为父母,
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力。
孩子不需要父母主观的定义、权威、与控制,父母要勇敢的放下优越感和人性中自恋的部分,不必执着于自己此生积累的经验教训定要倾囊相授,即便是分享人生经历,也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真实感受的基础上,那份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需要做的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真诚地和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