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一位出场的拆书家,首先是介绍他自己的标签:园艺疗法、脑图学习者。他说,他每天画一脑图。听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了解脑图很长时间了,也知道很有用。但从来没想过,每天画一幅脑图!他是好榜样、太值得我学习了!
接着他将提前在白板画的脑力展示出来,哇!好棒!大家都拿起相机拍拍拍。我坐在后面,拍得不清楚,有坐前面的同学,将清晰的原图放到群上,太感谢了!图文并茂,黑字为主,配上红色点缀,很美的脑图。脑图上有个表格:列出了热点开发、向内探索,能力整理地图,促动师的绽放(其中包括:园艺疗法、艺术疗法、教练技术);艺术疗法还分了曼陀罗疗愈、动力棋、心理剧疗法。
他带拆的书本是《整理的艺术3》主题是让书架变身为知识数据库一P62-63。“R”部分:拆书家让我们说原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书架。你是如何整理书架的?我想恐怕大多数人按照书本大小(精装本、细长本、文库本等类型)来进行排列的吧?不过,靠这种整理方法,找起书来很费时间。现在让我们来转变下整理思路,我们要把书架变成“知识数据库”,具体步骤如下:
(1)分组。首先按照“主题(兴趣/关注点)”进行分类。只是,不需要严格分类为社会学和经济学之类的,就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关键词进行分类即可。我们可以设定得具体些,例如品牌设计的方法”、“社区的可能性”等。
(2)给书与书建立联系。然后我们给这些分到一组的书建立联系。也就是说A的旁边放着B和C书,这三者是有联系的。可以让书与书之间建立一条脉络,如此进行排列。此时请注意书的内容、关键字或作者等信息,并以此思考每本书之间的联系。
(3)建立分组之间的联系。最后我们也要注意分组之间的联系,让整个书架成为一个脉络清断的整体。这样一来,每本书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的书架会变成大脑结构在现实中的投影,按照这个步骤整理书籍,翻找书目的时间就会大部分缩减。不管怎样,当你有工作需要的时候,如果能随手取出相关领域的五六本书来,你就能获得想要的信息了。把自已的书架从单纯的书库,改装成知识的数据库。这时书箱也不再是单纯的书籍,而是蜕变成知识生产的素材了。
“I”部分。拆书家请学习者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中的知识,或总结启发。这个部分,学习者可以写出自己对片段理解的笔记,或活动结束后自行尝试的内容。对我来说,最大的启发是:这样整理,书架会变成大脑结构在现实中的投影。这是个非常好的状态,我很期待等我书架整理好之后,我可以有这样的境界。
A1部分。拆书家让学习者描述自己相关的经验。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是否能够联想起自己曾经整理书籍的糟糕经厉?(什么时候?哪一次?)又或者自己在书架整理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具体,什么时候,当时是怎么做的?)。我的感觉就是自己的书架,一个乱字。
A2部分。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思考以后会怎样应用。结合片断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分享,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如何运用(应用场可以是工作或生活中)。写在便签的行动目标需要符合 SMARTI原则。我写的A2是:找个周末,要像作者那样,按主题整理我的书架,将兴趣爱好作为关键词来整理。目标是以后能1分钟找到想看的书。
部分学习者和观察家对这位拆书家的评价,好的地方是:1)讲出了具体步骤,易于执行;2)选书选得好,此书是是致用类书;3)时间15分钟掌握得很好。要过1-2级,就要求做不少的步骤,包括引入,阅读的时间,让学习者讨论和写A2。这位拆书家都做到了;4)图表呈现好,脑图很抢眼球;5)笑容很好!
有待提高的地方是:1)讲了太多自己行业的东西,没有花心思具体讲他要带拆的书中内容;2)辅助工具要呈现关键知识点,但现场的展示的脑图不实用。让听众在想,什么是绽放?什么是园艺疗法?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3)所讲的内容,没有集中在带拆的整理术上。讲的片段能解决什么问题?不够清晰。(拆书家马上补充他说要效率提升,在一分钟找到想看的书);4)拆书家说这个片断能有思维提升,但没说清楚实在是什么?不够具体;5)拆书没有聚焦,没能让学习者立即学习什么可以运用的。6)还需要讲清楚,具体要求是如何与书建立联系;6)讲得太快,指令不清晰。
建议包括:1)拆书家可以从整理书架,延伸到电脑、手机的整理,可能更好;2)可以参考图书馆的书本管理,可能会让学习者更好明白和应用,不过要注意要有边界;3)若能脱稿会更好;4)若能举例子,会更有帮助,如主题阅读、将学习法和读书法的书都放在一起、时间管理的书都放在一起,容易做到书与书之间的联系。
我的收获是:1)将这些详细记录下来,我觉得对将来过级会有帮助。2)对于什么是园艺疗法、艺术疗法、教练技术、曼陀罗疗法、动力棋、心理剧疗法……,这些名词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相信稍后我会推门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