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185-P214,第五章《感官之乐》。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说的是摄取五官的种种,会让人走上歧途。所以老子提倡,圣人要「为腹不为目」。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
米哈里在这一章所说,却似乎是相反的道途,在五官上深入,以获取心流体验。本章导图——
▶01
我有这样一个经验:
如果有哪位朋友想开始长跑,并且他买了很昂贵的跑步鞋,运动衣裤和相关装备,那么我可以大致判断,他多半不会坚持太久。
那些真正坚持的人,从来不会在装备上花太多精力和金钱。一位同事跑步3年,连手机臂带都没买过。
米哈里对此的解释是,消耗太多外在资源的休闲活动,大多不需要什么注意力,值得留恋的回馈也相应减少了。
所以,大概去健身房健身的人比自己锻炼的人更难感到快乐。
但毋庸置疑的是,对身体的驾驭是可以产生心流的,这也是产生心流最便宜的一种方法。
▶02
动起来就能让人快乐。
除了奥林匹克的「更高、更远」,我们还有很多带来快乐的运动方式。
比如步行,就是最为简单的方式。日本一位医生大力推广步行法,认为步行可以源源不断促进多巴胺分泌,另一位医生使用步行减肥法,3月瘦了10斤,一直未反弹。
舞蹈则是另一种更为有趣的方式。不仅是专业舞蹈演员,一般人通过跳舞也能感觉到与平时不同的愉悦。
默剧和戏剧也是。近两年出现很多「心理剧」,也是通过肢体动作的方式,整理意识,传达意义。
另一种特殊的运动就是性。性的愉悦感基本与生俱来,繁衍所必须。
此外,眼:欣赏美景和艺术品;耳:听音乐;舌:品尝美食;每一个感官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
当然,这些在低层次上,都只能称为享乐。
▶03
在前文介绍过,只有把享乐变为乐趣,才会出现心流。
这就是米哈里和老子的区别。老子和米哈里都知道,沉溺于感官享乐对人没有丝毫益处。但他们的对应之法却是不同的。
老子是从消除的角度去解决。维持生存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用不着。
米哈里则是从深入的角度解决。深入感官,细化它,挑战它。
以听音乐为例:
聆听音乐最开始,只是一种感官体验。像我们一样,听着优美的旋律,放松放松,或者yo yo切克闹的躁起来。
下一个层次,则是联想式聆听。聆听着培养出了根据声音模式,拟想感情与意象的技巧。此时能够掌握到音乐的情绪和故事了。
最复杂的阶段是分析式聆听。此时注意力脱离了感官与情节叙述,投注在音乐的结构元素上。比如能够用批判的眼光评估演奏效果,能够比较演绎风格等等。
▶04
尽管如此,米哈里也不得不提及,意识控制的最高境界是瑜伽。
任何一个对瑜伽有较深学习的人,都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著名的帕坦伽利设计了瑜伽的八阶实修法。
第一实修,制戒:节制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与思想——虚伪、盗窃、淫欲、贪婪。
第二实修,内制:遵守清洁、学习、顺从上帝的规矩。
第三实修,坐法:长时间静坐,不向压力与疲惫屈服。
第四实修,调息:使身体放松,呼吸节奏稳定。
第五实修,制感:从外界事物撤回注意力,控制感觉的出入。
第六实修,执持:长时间专注于一种刺激。
第七实修,静虑:不需要外来刺激,忘怀自我,专心致志。
第八实修,三昧:沉思与思考对象合一,涅槃。
米哈里:把瑜伽视为最古老、最有系统的心流制造法,并无不合理之处。
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