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我的根在乡下,我的心在乡下,我的魂也在乡下。尽管寄居在城里已经二十多年,家园成故园,家乡变故乡,一个"故"字,多少无奈在其中。但我心中对乡村的眷恋之情,丝毫未减。

我从不否认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不否认现代化都市的繁华。然而,这繁华背后隐含着喧嚣,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劲爆的音乐,让一座城市显得躁动不安。我是个内心期盼安静的人,所以相对于城市而言,乡下更令我心驰神往。

每次踏上回家的路,心跳的节奏加快,看向远方的目光都赋予了新的内涵;车窗外的景色飞驰而过,熟悉的山峦、田野渐渐映入眼帘。窗外流动的田野像极流动的四季年华,在绿了黄了、热闹着寂寥着之间变换,这一变一换,就和故乡有了一层又一层的深情,每一次靠近,便是加厚了一层。回家的路,被雨水冲洗过无数遍,被风吹拂无数次,干燥过,也被雪覆盖过,也被眼睛一寸寸"抚摸"过,即使那么熟悉,却又那么新鲜,至今没人抵抗得住这样的魔力,说不出它永葆新鲜的秘密。

渐近故乡,天空仿佛都变得亲近起来,那片蓝不同于城市的灰蓝,是澄澈而明亮的,像清水洗过一般。村口的老槐树依然挺立,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离去,如今树皮上的纹路更深了,枝干却还是那样苍劲有力。树下的石磨盘,早已不再转动,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宝藏"。记得小时候,我也常常围着石盘追逐打闹,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子。

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心情十分愉悦。三层小洋楼,红、蓝两色彩瓦覆盖了屋顶,通往每家每户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院墙整齐划一。村中主路两边路灯俨然哨兵般恪尽职守,夜幕里的村庄犹如城市的街道,路面清晰可见。道路两旁的树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享受;农家院墙大门两边的花坛中,绽放着各种颜色的花朵,鲜艳而美丽,仿佛是大地为人们准备的一场盛宴。家乡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餐桌上顿顿有荤菜,出行方面,三轮摩托车、轿车成了主流工具。

回家乡最多的事,便是每年清明给二老等已故的亲人上坟,有亲人的坟墓在故乡,这根线就断不了。站在坟前,看着那一方方墓碑,儿时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来。曾经,他们用温暖的怀抱呵护我成长,如今却只能隔着一抔黄土,让人悲从中来。每次上完坟,我都会在坟边静静坐上许久,回忆着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任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

其次,便是参加邻居老人的葬礼,送他们最后一程。毕竟,曾经喝过同一堰塘的水,走过同一条路,吃过同一片土地长出的粮食,亲不亲故乡人嘛。葬礼上,看着熟悉的面孔,大家都面色凝重,彼此眼神交汇,无需多言,那份对逝者的惋惜与不舍都在其中。老人们的离去,就像一个个记忆的碎片从生命中剥离,让人怅然若失。

再就是亲戚、朋友、邻居家里有婚庆、丧葬、升学,还有寿星过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我都要回老家。洞房花烛夜,人生最大的喜事,要恭贺;热闹的婚礼上,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十年寒窗读书苦,金榜题名举家欢庆,要祝贺;升学宴上,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而我却在感叹岁月的流逝,曾经的我们也如他们这般青春年少。人生中,六十、七十岁到八十岁时光只有一次;经历了无数春华秋实,迎来了人生六十、七十岁到八十岁,祝愿寿星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福寿双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每次回到家乡,村子里的人见到我都非常热情,嘘寒问暖,问长问短,那关切的话语,让我眼眶湿润。于是乎,我都会抽时间与老家人聊天,因为村子里有个习惯,无论春夏秋冬,特别是农闲时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山南海北侃大山,相互谐谑开玩笑,传递各种信息,从国内到国外,从战争到和平,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陆地到大海,从大海到蓝天,从蓝天到宇宙,无所不谈。靠谱的、不靠谱的,各抒己见,言论自由,笑逐颜开。

在谈论中,总能听到一些令人感慨的话语。老乡们讲,现在的家乡人,早已不是原来的那般纯粹了。原来人穷,土地属于集体,家家贫富相差不大,大家都相互帮助,心都齐。一家做事大家都来帮忙,你拿个凳子,他拿些碗筷等,集中一起,不管白事或红事,不必东借西借,也不需请人帮忙,乡亲们都真心真意地出力,有喜同喜,有忧同忧。那时候,乡村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纯粹,就像那清澈的山泉水,没有一丝杂质。

可分田到户后,土地成了私有,四十多年来便有了不同,慢慢地就有了差距,也有了攀比。有人多占土地,大家心里不满,就有了矛盾;有人为田界,闹起了纠纷。人与人之间开始相互攀比,看谁家过得好,谁家富裕。请人帮忙得给工钱、给礼品,人家才干,人情味渐渐淡了,"乡亲、乡亲"也只是个称谓罢了。曾经的团结互助逐渐被利益纷争所取代,那份淳朴的乡情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支离破碎。

还有那些在外混得好些的人,回家乡时,好车开路,身披潮衣,逢人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人们会陪着笑脸相迎,并且还会谈论好几天,而且夸大赞扬,小事说成大事。若是混得不好,人们则会把情况传得比黄连还苦。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感到心寒,曾经单纯的乡村人际关系,如今也变得如此现实和功利。

岁月的无情总是让人无奈,每次回到家乡,在心理上还有一份“胆怯”,怕听到一些老人过世的消息,害怕听到的消息还是听到了。虽说生老病死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但当熟悉的名字一个个从生活中消失,我称呼的长辈越来越少了,比我年长的人在递减,心里还是充满了难过。特别是村里一起玩耍的伙伴,已经走了很多,有的走时只有四十多岁,有几个刚过知天命之年就画上了生命的句号。这些伙伴的匆匆离去,是我情感上的飓风,折断了我的情感桅杆,带给我无尽的忧伤。曾经一起在田野里奔跑嬉戏,在山坡上放牛砍柴,在小溪里摸鱼捉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如今,那些鲜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过去。

在这样的变化中,我渐渐明白,逢着乡亲,最好别多言。言多错多,徒增心灵创伤。曾经美好的回忆与如今现实的落差,让人心痛。看到家乡的变迁,看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中,也掺杂进了一丝恐惧与不安,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忧思成殇,渐渐地让我有了,正如唐·宋之问《渡汉江》诗中描写的那样:"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每一次踏上回乡的路,心中既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又害怕面对那些物是人非,害怕听到更多令人伤心的消息。故乡,在我的心中,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却也成了让我内心纠结、不敢轻易触碰的存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