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首诗来说古代姑娘是如何求爱的

湖州竹枝词

作者:(元代)张雨

临湖门外吴侬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紫荆花。

【赏析】这是一曲吴声竹枝词;是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爱情诗;是一部来自爱河的姑娘的心声曲;是一支劳动人民寻求幸福生活的恋歌;是一纸反对封建婚姻的宣言书;是一封发自姑娘肺腑的电报;是一页真挚诚恳的约会书;是一张富有民间气息的特殊请帖。

    这首竹枝词按定格为七言四句,只二十八个字,言虽短却意深长,话虽淡却味酷浓,姑娘对爱情的追求的激情充满了字里行间。

    首句为姑娘的自我介绍:“临湖门外吴侬家”。吴地称人多称“侬”,如我侬、渠侬、他侬等,“吴侬”即吴人。家住在邻近太湖的城郊。

    次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为请帖的主要部分,说明被邀对象为“郎”,约郎来“吃茶”。吃茶是双关语,除一般喝茶的意思外,还特指女子受聘,据说是取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的意义。因此,尚有表示爱情坚定的涵义。

    这里巧用“吃茶”二字正表现了姑娘的聪明机灵。约郎吃茶的时间并未说定,而是“郎若闲时”,这里包藏了几层意思:

     一来说明这位郎非游手好闲之人,而是工作很忙的劳动者;

    二来说明姑娘爱的正是这个热爱劳动的人,不愿打扰他的工作,请他闲时来;

     三来表现了姑娘的性格温柔体贴,彬彬有礼,尊重对方的安排;

    四来不咬死某时某刻反而显出姑娘对爱情的信念,真正的爱情是双方的,不能强求,郎若有心会立即来的,给对方留有余地,再一次表现了姑娘的乖巧伶俐。

    以上二句主要是绘声。“吴侬”“吃茶”都带有湖州地区浓厚的乡土气息。吴人说话语音轻清柔美,有“吴侬娇语”之称。因此,读后仿佛听到姑娘楚楚动人的声音。接下去三、四两句则是绘色。从环境的描写烘托姑娘的美貌与性格,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黄土筑墙茅盖屋”说明她生在平民百姓家,过的是雅淡自然、勤俭朴实的生活。

    末句“门前一树紫荆花”为传神之句,明里系补充前句向郎说明她家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暗里在向郎表白自己蕴藏在心底的对爱情的炽热追求。

    紫荆木似黄荆,叶圆心形,春天开红紫色花,植于庭院除观赏外,还有象征家庭和睦的意义。传说有兄弟三人分家时商议把堂前的一株紫荆树破为三,紫荆树忽然枯死了,三兄弟为树所感动遂不分家了,于是树亦复荣。(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

    诗里不提其他标志单提“一树紫荆花”显然是在告诉郎她是生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受到良好教育。同时暗示郎将来她也会处好郎家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她贤惠善良的品德。紫荆树叶呈圆心形,它象征着姑娘的炽热的爱心与对“心连心”的追求。那片片嫩叶是紫荆树叶又不是紫荆树叶,仿佛是无数颗赤诚的心展现在门前欢迎郎的到来。

    紫荆树春天开花,“花”字既补充前二句点明约郎来吃茶的季节正是新茶采撷时,也用以比喻姑娘自己正值青春年华,提醒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这是那黄土、绿树、红紫花旁脉脉含情地凝望远方的姑娘的心灵的呼唤声。

竹枝词为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唐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又有具有各地区特色的竹枝词,但无论是《杭州竹枝词》、《湖州竹枝词》在风格上都具有清新活泼、通俗朴实的本色,而且擅长巧用比兴手法捕捉意象,宛转细腻地表达感情。这首湖州竹枝词正充分展示了这些优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少女渴望朴实的爱情的形象。

本文作者宛新彬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