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授权累人,乱授权累心。任正非管理十宗罪

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多家国内媒体联合采访,回应外界一切的质疑,为的是“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

当被记者问到如何看待员工提的'十宗罪“意见时,任正非表示会让18万员工一起去批判,讨论应该怎么调整,自己也会更重视批评。

这”十宗罪“是在去年华为人力资源研讨会上,华为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员工给任正非提出了不少的批判和意见,总结下来形成的。

就像任正非说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那么任正非都会犯的“十宗罪”到底是什么?你在管理企业的时候犯了吗?

1、过于强势,指导过深过细过急

对于任正非的批判意见,汇总的第一条就是“过于强势、指导过深过细过急”。

其中提到,虽然任正非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核心竞争力所在,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任正非存在过于强势、指导过深过细过急的问题,导致下属执行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一刀切,不敢从专业视角提出意见,不敢跟老板PK,没有体现应有的专业力量。

不授权累人,乱授权累心,只有真正合理地对员工有效授权,才能让管理者省心,加速企业发展。

作为管理者,与其把所有的工作细节的执行把控都揽在自己身上,不如掌握20%的战略,下放80%细节执行的权力。

不过要注意对员工确定授权之后要达到的具体、明确的目标,提前制定好计划和计划所需的预算,安排好完成计划所需要的人员,对这些员工进行分级授权,将权力一直下放到最小单元的业务部门。

同时建立相互制衡制度来兼顾效率和稳定,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来对下方的权力进行监督。

2、空谈创新理论,却不投入实践

在批判汇总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任正非倍受批判的,就是对创新的“收”。

其中提到,在任正非的讲话里,大家看到的业务都是“收”的导向。任正非在理论创新时就很积极,但公司真正投入到理论的又有多少呢?一讲到产品就全是“收”的,要聚焦主航道,不能盲目创新,不能乱立项,不能做小项目,等着未来别人失败好浅滩捡鱼。

这也是很多企业的通病,一边大谈创新,一边畏手畏脚,不肯投入,同时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无力投入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大难题。

其实,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一套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企业已有员工建立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思维的落地,用创新来打造、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合理

当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激励的重要,也开始着手建立激励机制,但问题是不够科学、合理。

比如基于贡献来定薪酬的原则,看似没有问题,但什么是贡献?怎么根据贡献来定?打个比方,传统业务的贡献,并不完全是当期团队的贡献,前面一批批的员工也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些基于惯性的贡献怎么算?还没有做出来的新业务贡献是什么?怎么定?

再比如研发人员创造的价值不能立刻回报,而是长期的,所以长期激励给多一点,而市场强调短期贡献,短期激励就高一点。

这个“有效激励”,除了物质上的激励,还包括精神激励。

建立健全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复杂的,不是简单定个薪酬、给点福利就可以搞定的。

有效的激励是激发员工价值创造的基础,在企业的管理中,一定要系统审视并不断优化这个问题,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来自下而上地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加上以上3点,总结任正非的“十宗罪”如下:

一、任总的人力资源哲学思想是世界级创新,但有的时候指导过深过细过急,HR体系执行过于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专业力量没有得到发挥。

二、不要过早否定新的事物,对新事物要抱着开放的心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三、工资、补贴、奖金、长期激励机制等价值分配机制需要系统梳理和思考。

四、不能把中庸之道用到极致,灰度灰度再灰度,妥协妥协再妥协。

五、干部管理要风险和效率上追求平衡。

六、要重视专家,强化专家的价值。

七、反思海外经历适用的职务范围的问题。

八、不能基于汇报内容、汇报好坏来否定汇报人员或肯定汇报人员。

九、任总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只适用于运营商业务,不能适用于其他业务。

十、战略预备队本来是“中央党校”,但由于实际运作执行问题,结果变成了“五七干校”。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自我审视批判,学习改正。就像任正非说的:“缺点与错误就是我们身上的渣子,去掉它,我们就能变成伟大的战士,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自我批判中成长。”更重要的,是批判之后的学习,学习真正科学有效的管理之道。

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会成功,就看他身边聚拢了什么样的人才。优秀的领导者往往能够知人善用,把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领导在管理团队时也可以借助这一理念,或者主动学习更多的管理技能来提升自己能力。借此,推荐一款个人成长课程:合伙人、绩效、薪酬、营销、管理、SFK"等,都是实用的工作方法和优秀经验案例。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6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