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清水一点通 更新的第 366 篇,希望能打动你。
没有想过会落笔写《肖申克的救赎》,因为这部影片就像古埃及金字塔一样,已经被各种设备扫描殆尽,但也向古埃及金字塔一样,仍然扑朔迷离。
影片改编自美国大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也是大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的代表作,电影于1994年9月上映,获得了1995年第67届奥斯卡奖7项提名,虽然因为政治正确问题全面不敌来自阿拉巴马的阿甘,但是好酒不怕巷子深,这部电影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慢慢发酵,终于戴上了了电影史上的王冠。
无论是最具权威的美国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还是国内的指标网站豆瓣和时光,都把该片列为影史第一,可见这部电影在文化上的大同。
万花筒,有千面,也要择出一二,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心,应付挂一漏万的蹉跎,就拿出几点来讨论。
希望是能够自带光环的
如果说安迪和其它狱友的不同,就是安迪始终心存希望,在瑞德看到安迪入狱时,认为白面书生的安迪会是第一个绝望哭泣的人,结果他在打赌中输了。自那之后他看到的安迪就是在狱中唯一具有闪亮羽毛的人,身陷囹吾没有打垮安迪,狱中斗争没有斗垮安迪,友人被杀没有拖垮安迪,没想到的是,满怀希望的安迪最终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很多人。
选择自由是主观绝对的
电影有两个场景令人难忘,一个是安迪通过自己的银行专业为每一名同伴们争取到了一段休闲的时光和三瓶啤酒;另一个,则是他用广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安迪是自由的,这让我想起了笛卡尔认识论的起点“我思故我在”,在一切束缚中,唯一不能被束缚的就是人的思想,而思想的自由是主观上不能被剥夺的。就像研究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书《追寻生命的意义》中所述,我们最大的自由就是选择态度的自由。
行动是需要被强烈关注的
把这一方面写在前面,是因为安迪的行动往往最不被观众重视。可以说,持之以恒,在坚信的基础上行动才是安迪最终获胜的原因。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安迪的越狱行动未必没有人想过,方法其实也并不复杂,但是只有安迪在思考,在行动,而且是小心翼翼的天天做,这一点其实更需要关注,挖洞的时候如何才能不被人知,挖出的土怎么处理等等,什么事情就怕认真,行动才有价值,水到才能渠成。
体制化是需要人人警惕的
电影上映的这二十多年中,我在参加的大大小小的培训和演讲会中,出镜最多的倒不是充满希望、自由、大爱的安迪,却是电影中的绝对配角“老布”。“老布”很老,在狱中待了几十年,掌管着图书馆,并受人尊敬,但到了晚年出狱之后,却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处处不适,最终自杀。瑞德差点走了“老布”的路,幸亏得到了安迪的拯救。体制化最大的危害其实是思维模式的固化,大家在一个系统内时间久了,也就成了系统的附庸,一旦脱离,价值归零,但应该思考的是更大范围的固化情况,比如年龄、阶层、文化、职业、专业等等领域内,是不是都有这个问题,受困于篇幅,另做讨论。
友情是在共赢基础上建立的
可以说,狱中的安迪无所不能的原因,离不开身边形形色色伙伴的帮助。他们在安迪身上未必能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安迪就像灯塔,让他们看到光明,瑞德显然是安迪最好的朋友,他们相识来自于监狱内外的交易,但这不妨碍他们之间友谊的建立,共同创造价值,实现共赢,是友情建立的基础。富兰克林曾经在自传中说,想要成为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一起做一件事。
《肖申克的救赎》有讲不完的话题,好的作品就是这样,无论从哪里切入,都能带出很多讨论,让人感悟世界与人生。
讲干货,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