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那瓶水

阿哲是个典型的“i人”,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着设计,每天最享受的时光,就是下班后戴上耳机,沉浸在书本和自己的世界里。他热爱分享,于是开了一个读书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深度书评,文字优美,思考深刻。然而,半年过去了,粉丝寥寥,收入为零。

他有些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副业。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许久未见的大学学长,老周。老周如今是个小有名气的商业顾问,听了阿哲的烦恼,没有直接给建议,反而给他讲了个故事:

“想象一下,”老周说,“你和我,现在正被困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里,烈日当空,我们断水已经一天了,嘴唇干裂,意识模糊。这时,你发现背包里还有最后一瓶,仅仅一瓶矿泉水。而我,是个亿万富翁,身上带着现金、银行卡,甚至卫星电话,但就是没有水。”

阿哲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种干渴。

“现在,”老周盯着他的眼睛,“我问你,这瓶水,值多少钱?”

阿哲想了想:“无价之宝。你可能会用身上所有的东西来换。”

“没错。”老周点点头,“因为在这个场景下,水是绝对的稀缺品,它能满足我们最迫切的生存需求。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坐在市中心的咖啡馆里,这瓶水还值钱吗?”

阿哲摇摇头:“不值了,服务员会免费给我倒一杯。”

“你看,”老周身体前倾,声音放低,“水还是那瓶水,价值却天差地别。这就是商业的本质——稀缺。稀缺,不是东西本身少,而是它是否在特定场景下,满足了人们迫切且未被满足的需求。你的副业,就像这瓶水。”

阿哲愣住了。

“你的公众号文章,写得很好,像一瓶纯净的矿泉水。但你把它放在了‘城市’里——一个读书博主遍地开花,大家都在讲《百年孤独》、讲《人类简史’的地方。你的水,品质不错,但随处可见,自然没人愿意付费。你需要做的,不是把水造得更纯,而是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沙漠’。”

“我的‘沙漠’在哪里?”阿哲喃喃自语。

“想想你自己。”老周引导道,“你是个内向者,你喜欢深度思考,不擅长喧嚣的社交和自我推销。现在这个时代,经济环境多变,很多像你一样的‘i人’同事,他们也渴望一份副业来增加安全感,但他们同样害怕社交,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安静的优势。他们的需求,是不是很迫切?而市面上,有多少人是专门为他们发声,教他们如何利用‘内向’这个特质去赚钱的?”

阿哲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干涸的沙漠,里面挤满了和他一样安静、有思想却不知如何变现的“i人”。而他自己,手里正握着那瓶能解他们渴的“水”。

从那天起,阿哲停更了那个泛泛的读书号。他重新出发,将公众号改名为《i人创富手记》。他不再追热点,而是开始系统地分享:

特:他结合自己设计师的背景,分享“内向者如何通过视觉作品(如PPT、插画)优雅地展示才华”,这是那些外向讲师不具备的独特视角。

快:当一个新的、适合个人操作的平台出现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研究,并写出《i人友好版XX平台上手指南》,让他的粉丝总能快人一步。

好:他分享的每一个方法,都自己亲身实践过。比如“如何用三封邮件,不打电话就搞定一个自由职业客户”,步骤清晰,可复制性强,真正解决了“i人”的沟通痛点。

渐渐地,他的“沙漠”里开始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口渴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共鸣,找到了方法,找到了自信。阿哲的星球开始有人付费,他的课程开始有人报名。他不再是那个在喧嚣城市里卖廉价矿泉水的无名小卒,而是成为了“i人副业”这片蓝海里,那个最懂行、最稀缺的送水人”。

一天晚上,阿哲看着后台增长的收入,他给老周发了条信息:“学长,我找到我的沙漠了,而且我发现,真正稀缺的,不是那瓶水,而是那个能精准找到沙漠,并愿意为它挖一口井的人。”

老周回复了他一个微笑的表情,后面跟着一句话:

“恭喜你,你终于从一个卖产品的人,变成了一个稀缺的人。这,才是副业最大的奇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